本报记者王彦军摄
困局中的探索——大同市殡葬改革调查
清明前夕,有关殡葬改革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记者在大同市采访时了解到,黑中介泛滥、殡葬行业不规范、处罚力度不够、群众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等问题,仍然是阻绊殡葬改革的老问题。
“殡葬改革是一项充满诸多困难与挑战的改革。”大同市面临的种种困局,同样是全省乃至全国殡葬改革的问题。但令人欣慰的是,大同市有关部门在举步维艰中积极探索应对之举。当然,要实现殡葬改革的终极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A 殡葬业利润大老观念难改变
大同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王琰珊谈到殡葬改革时坦陈,殡改之难首先在于群众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和殡葬行业黑中介泛滥。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问题却存在着密切联系。
他介绍,殡管所成立于1985年,那时的首要任务是推行火化。然而,长期以来“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难以一时改变。受厚葬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在老人去世后披麻戴孝,大操大办,送葬队伍车水马龙、沿途鸣放鞭炮、抛撒纸钱、招摇过市,不仅堵塞交通、污染环境,还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正是钻了人们传统观念的空子,一些黑中介活动猖獗。”王琰珊介绍,很多人都说殡葬行业是暴利行业,其实都是这些黑中介破坏了市场。他们利用死者家属悲伤的心理,借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赚取不义之财。这些人与执法人员打游击,由于流动性大,查处非常困难。
为了改变大同殡葬业的被动局面,2002年,大同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殡葬执法队。执法队除了担负日常巡回宣传工作外,主要职责就是流动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执法队队长常海斌说:“因为殡葬事主的不确定性和黑中介的流动性,我们只能采取蹲、守、截、拦等‘笨’办法。”常海斌介绍,执法队承诺接到举报后1小时到位。一次,他们接到举报有人要进行土葬,由于找不到事主,只好在事主挖好的坟坑前等待,队员轮班守候,直到第三天事主办丧事埋人时才将其制止。有的时候,事主也不能完全理解执法队的行为,常海斌讲那时执法队员挨打是常事,最严重的一次有3名队员住进了医院。
大同殡葬执法队的执法情况让人感觉有些杯水车薪。然而,常海斌并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记者:“在最初阶段这种‘笨’办法却是惟一的有效办法。成绩不能只看一时,现在回头看,大同市城区的火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即使工作最难做的大同矿区,火化率也已近40%。我们的‘笨’办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B 仅靠一个部门 力量十分有限
大同市殡葬执法队目前一共有13名成员。面对越来越隐蔽的丧事事主,面对越来越狡猾的流动黑中介,仅靠13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格外力不从心。
王琰珊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执法队遇到强行土葬的事主除了规劝和说服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另外,打击黑中介也面临同样的处境。王琰珊说:“这些黑中介流动性很强,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这就为执法带来很大难度。即使抓到这些人员,除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处罚外,也没更有力的处罚措施。因此造成黑中介屡禁不止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种执法困境,去年年底,大同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公安、工商等13个相关部门组成了殡葬改革联合执法大队。该执法大队由每个部门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各自履行相关职能,这样一来大大加强了执法力度。此外,为了从源头杜绝医院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规范殡葬门店经营,大同市殡葬管理所按照市政府的决定,与全市医院和殡葬门店,分别签订了《医院殡葬管理责任书》和《守法经营责任书》,一旦发现问题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将受到严厉惩处。
C 推行生态殡葬 依然任重道远
生态殡葬是近几年兴起的殡葬新形式,其中包括树葬、海葬等,今年又有人开始倡导网葬模式。但记者在大同发现,虽然很多人对文明殡葬表示认同,但对不留骨灰的做法还难以接受。
记者在大同市遇到一位正在办理丧事的柳女士,她表示知道大同有树葬陵园,但不会选择这种不留骨灰、不设墓碑的殡葬形式。柳女士说:“树葬对于亲人的清明祭扫也很不方便,特别是如果树葬还要担心上面松树的生长情况,如果树死了,就连惟一的情感寄托也失去了,到时心情一定会更加难过。”
王琰珊告诉记者,从2007年大同开发出树葬形式之后,目前还没有一个选择这种殡葬方式的。“即使是受经济条件限制的困难人群,也只会选择壁葬这种将骨灰盒嵌入墙洞内的做法。”树葬尚且如此,那海葬、网葬就更难推进了。
不过,王琰珊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殡葬改革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毕竟它与人们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断地宣传引导,再加上市场手段辅助,比如今后可以推出免费树葬、海葬,同时还可以享受殡葬补贴等服务。这些手段的逐步推行,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接受生态殡葬的形式。
本报记者杨文 本报通讯员 张建勋
寒食文化发源地介休 清明节主题活动种类多
本报讯 (记者 李强)邮票首发式、主题缅怀、海内外专家共话清明、寒食民俗活动……清明期间,由中国文联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将在我省寒食文化发源地介休市陆续展开。
此届清明寒食文化节主题为 “走进清明源地、体验清明文化”,活动内容有四大类14项。风筝舞、斗鸡舞、蹴鞠舞等大型民俗团体表演,以及大罗宫清明清音演奏、云峰寺绝壁挂祥铃、水涛沟万人踏青等传统庙会习俗,成为清明文化节的亮点。
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名臣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19年,有“割股奉君”之举。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封赏群臣,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禄,携母归隐绵山。文公绵山觅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二人守志不出,抱木被焚而死。文公追悔莫及,规定这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寒食节”由此而来,介休也因此得名。
新农村霍家沟建起集体陵园 村民遗体火化率100%
本报讯 (记者李强)随着村民苗招弟的骨灰盒轻轻放入陵园,截至3月29日,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共有28位村民遗体火化,遗体火化率达100%,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了遗体火化和集体陵园安葬制度。同祖祖辈辈“入土为安”“阴曹地府”的腐朽观念决裂。
霍家沟是个有706口人、700亩耕地的小山村。延续上千年的土葬习俗曾根深蒂固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随着经济崛起,村民们的腰包鼓了,却开始讲究绿色殡葬。1994年11月1日,他们首先决定取消办丧事披麻戴孝、叩头行拜、阴阳鼓匠、看风水等旧习惯。老党员霍有财当年12月31日去世后,由村红白理事会以讣告的形式张榜通知,亲友们胸佩白花、胳膊戴黑纱参加了悼唁,悼唁时间不到1小时,一改往日的大操大办。2002年6月11日召开村委会议,经过全体村民充分酝酿讨论,村民代表大会举手通过修改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办理火葬丧事的机构、制度、规格、服务等作了具体规定。同年7月13日杨春花老大娘去世,第一个开始遗体火化,遗体停放时间只有三天。火葬的费用以及骨灰盒共1300元由村集体承担,墓碑也由村红白理事会同壶关县石碑厂统一联系订制。
他们在村西山坡规划修建了集体陵园,栽花种草,与霍家沟遥遥对望,就是能让死者能看到村里的变化,也让活着的人不忘曾为霍家沟作出贡献的逝者。对于违反遗体火化规定的家庭,村委会除给予经济罚款外,取消其福利待遇,在村办企业上班的予以除名,另外还摘其星级和睦家庭评比中的 “移风易俗星”。村民霍联喜面对记者一脸坦然:“人死如灯灭,哪有阴曹地府?我愿接受火化,其实这是一种习惯,无所谓,再说有人连骨灰都撒向大海。”
行走在新风与旧俗之间
慎终追远本是中国人的传统,如今又有了清明小长假,于是就出现了清明节的祭扫高峰。仅省城太原,八大公墓寄存着近十万份骨灰,清明节期间扫墓的人群这几年都超过百万。但应以怎样的方式祭扫,却成为摆在现代都市人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该不该烧纸?在太原的陵园里,墓前是不允许烧纸的,一般要求摆放鲜花或仿真花寄托哀思。偶尔有摆脱不了传统观念、十分想烧纸的,就自备铁桶摆在墓前匆匆烧进桶里。而从城里回乡上坟,特别是到那山坡里的沟沟坎坎上,不烧纸恐怕会说不过去。但有了文明祭祀的宣传教育,虽然不会如在城里公墓般那样紧张,但也不再像村里人那样坦然与隆重。
受到新风影响,却又难脱旧俗,这让很多人颇感困惑。太原的王女士,丈夫身前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捐赠遗体。为了满足丈夫的心愿,王女士在家属同意书上签了字。可如今清明在即,王女士除了擦拭丈夫的照片,却不知道去哪里祭拜丈夫。好在今年清明前,一座为遗体捐赠者修建的纪念碑即将在仙居园落成,上面镌刻着遗体捐赠者的名字,众多像王女士一样的家属可以有一个寄托哀思的场所。
最近两年间,太原市民政局局长任德胜一直在推动绿色殡葬的道路上努力着。如2009年推出了公益林殡葬。这是一种不保留骨灰的入葬方式,鲜花灌木丛下,骨灰直接埋入大地。尽管是免费,但在太原,推行一年来响应者仍然寥寥,多数人在接受火葬后,观念仍然是骨灰盒要买个结实些的。
今年清明节前夕,太原市又推出了海葬,这些环保绿色的殡葬方式或将成为一种潮流与方向。但目前,很多人感情上还是无法接受亲人离去后彻底地“无影无踪”。
同样有待于公众接受的还有网祭。它的出现曾被誉为最环保方便的祭祀方式,但扫墓不只是一种祭拜还有一层是心灵的净化,不到现场很难有这样的感受。成千上万的扫墓大军说明,接受网祭还需要时日。
左燕东
失落的传统情感
桢愚
清明渐近,街头巷尾目之所及,趁势售卖清明节祭祀用品的小摊小贩又日渐多了起来。黄灿灿金光闪闪的纸元宝,齐刷刷的仿百圆钞的天堂银行冥币,林林总总的那些近年来衍化的七零八碎,加上小贩们彼伏此起的竞相叫卖声,清明的节味儿就一股赛过一股地浓了起来。
清明祭祀之风,多半儿源于上古时期的神祭之类。但时下,清明祭祀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余,有时还会掺进后辈的一些愿望之类,求子求福,升学晋级,甚至求财求官,大概是托先人庇荫、庇佑的意思。此时的祭祀,便有点佛堂许愿的味道了,往往还会有“所许之愿若能实现将如何如何”的承诺出现,古时帝王皇家的国祭也罢,如今平头百姓的家祭也罢,祭祀活动所传承的传统忠孝思想在这些“许愿”和 “承诺”面前陡然复杂了起来。似乎所许之愿实现不了,来年就懒得来扫墓上坟了。
今年的清明时节,春风扬尘,北方大多地区天干物燥,西南几省,旱情甚至发展到土焦地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携元宝冥钞之财,带纸楼纸车之产,托送财烧物之火来祭祀亲人,且不说亡灵们是否有福消受,每年因祭祀引发火灾的血的教训还少吗?九泉之下的亲人即便真收到这些东西,看着儿孙辈因火遭罪,还有安然飨用的心情吗?况且人间因资源环境制约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推行节能减排,那么多车呀房呀家用电器的弄到阴间,阴间的资源不会紧张吗?我相信阴间之有司也应懂得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
养儿方知父母恩,买房才觉置业难。也难怪大家总是要拼命地给逝去的亲人张罗这些七零八碎,看看周围大伙儿今儿买家电明儿买车、后天贷款又买房的,谁能不着急呀,大环境、大气候如此。眼瞅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哪能亏待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的地下的父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便在这种莫名的攀比中一天天你追我赶着,比车子、比房子、比收入,甚至比祭祀过程中带的那些祭品,那种基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情感的祭祀活动也在悄无声息中有了诸多的附加值。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攀比帯来了祭祀过程中祭品形式、种类的繁荣,而祭品繁荣之后,我们失落的岂止是区区一份传统情感……
本报记者左燕东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大同市殡葬改革调查:新风易旧俗 文明寄哀思https://www.sxdt.com.cn/show-9-9208-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