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臂,还有我的牛跟着我……”这首流行歌唱出了黄土高坡千百年来的苍莽风情,也唱出了千百年来“牛跟着我”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地处黄土高原的大同,从1946年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同农民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但生产方式仍然离不开牛拉犁,甚至人拉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大同农业“大风起兮云飞扬”,唱响雄壮的大风歌。
新中国成立初,我市农村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开关一拔,全家一个亮叭。”这在当时耕地离不开牛、点灯用素油的农民来说,顺口溜描绘的生活简直就是童话,尤其难以想象的是离开了牛怎么种地?
阳高县北徐屯乡南徐屯村78岁的农民孙厚回忆说, 1947年深秋一天,15岁的他被父亲从私塾里叫出来,和母亲去拉犁耕地,从此年年秋天拉犁,一直拉到1953年。后来,农村成立互助组,又成立生产队,集体有了耕牛用不着人拉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有了拖拉机,每年秋收完,大块地拖拉机耕,小块地牛耕。近10年来,用上了联合耕作机,连耕带起茬、平地,一亩30元,更省事。
记者走访了新荣区得胜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里配备有重型翻转五铧犁、双行旋耕机、种植机、肥料喷洒机、谷物分层播种机、美国产催马提克喷灌机、收获机等,园区总计1700多亩地,有4~6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种植任务。
据统计,至去年底,我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余万台(件),总动力达到145.76万千瓦,柴油机动力10.15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23台,小型拖拉机1.3万台,各类配套机具2.1万台(套)。全市耕地540万亩,各类农机作业面积达到417万亩。全市农村所有石碾、石磨已在青年人记忆中消失,抽水、浇地、饲料粉碎等都使用了电力机械,各类农用交通工具让农民告别了肩挑、人背、驴驮的运输时代。
1949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36.24万亩,总产量23万吨,亩产不足43公斤。10年后的195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9.4万吨,平均亩产量为54.5公斤。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指标为亩产200公斤。我市不少农村大面积种植高产作物高粱、玉米,但离“达纲要”仍有很大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飞速发展,种植科学化、优种化,粮食亩产成倍增长,199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万吨。近年来,我市亩产1000公斤的吨粮田已毫不稀奇。随着退耕还林农田的减少、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1949年减少了150万亩,粮食总产量仍稳定在70万吨以上,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72.5万吨。阳高县狮子屯乡吴家河村60岁的农民周启说,粮食的增产与地膜覆盖、土地改造、品种改良等很有关系。他说,我们这里是玉米主产区,正常年景一亩玉米最少产900公斤,上1000公斤的很普遍。今年天旱,估计好点的玉米地亩产仍可达到650多公斤。
194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7万亩,总产量不足5万吨,平均亩产不足900公斤。记者在水泊寺乡石家寨村的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时得知,去年该村农民王金强种植番茄2亩,总产量达到7.3吨,刘奎种植番茄10亩,总产量50多吨,平均亩产都逼近5000公斤。天镇县南河堡乡东沙河村有多年种植青椒的传统,每年种植青椒面积都在500亩以上,平均亩产量超过1万多公斤。
金秋时节,广灵县望孤乡吕家洼村田野上清香缕缕。27岁的农民张海禹正与十多名妇女忙着采摘黑木耳。张海禹今年投资110万元种植黑木耳50亩,从目前的生产状况与市场行情看,预计今年纯收入15万元不成问题。明年他将自己生产菌袋,喷灌设施也不用再投入,成本可降50万元,现有的种植规模预计收入可达65万元,亩均1.3万元。种了一辈子地的张父对记者说,40年前这些地亩收入最多50元,近些年种粮也只收入几百元。像儿子这样大出大进、大规模的种地方式,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着力实施大农业战略,推进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龙头农业、市场农业、基础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全市农业生产驶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快车道。在生产理念上,不再以种粮为主,而是以市场为导向,订单农业正在兴起;以科技为支撑,种植、养殖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品牌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得到强化,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思想深入人心。在生产方式上,种植业正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跨越。土地流转推动种植业向集约化发展,集中连片的杂粮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正在形成,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市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启动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建成全国重点、山西一流的奶业一体化生产示范基地,建成年产23万吨肉类生产加工基地,建成 80万亩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以及“正北芪”GAP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农业上大力发展豆类、莜麦、苦荞、东方亮小米等小杂粮生产,发展杏林、黄花、食用菌等产业,并建成全国一流的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产业。
大同农业站在新的起点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构建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营机制、现代运作模式、现代组织体系的农业大产业格局。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黄土地上唱响大风歌——新中国成立60年大同农业发展成就述评https://www.sxdt.com.cn/show-9-8659-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