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事关人民福祉、事关
大同未来的战略抉择,是推动
大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未雨绸缪,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一、科学判断形势,充分认识大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大同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建国以来,累计生产原煤约21亿吨,煤炭生产量、外运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煤城之首,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尽管大同的经济也在稳步发展,但与全省一些兄弟城市相比,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的位次却逐渐后移,而且发展中的困难不少,面临的风险也增大了,我们不得不面对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使我市的经济命脉面临严峻的挑战。2005年,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煤电及高能耗等相关产业共占到全市GDP的63%左右,占到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0%左右。这种过度依赖煤炭的产业结构,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一旦发生不可预测之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陷入难以承受的境地。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受煤炭市场疲软的影响,我市经济总量从一直处于全省的第2位跌落至1999年的第3位和2000年的第4位,而且至今难以摆脱位次后移的尴尬局面。受今年“5.18”煤矿事故发生后全市地方煤矿大部分停产的直接影响,七八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4.45%和21.3%。就业形势、社会治安形势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保障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伴随单一产业结构的是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和投资结构,造成发展非煤替代产业的动力不足。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3%,与全省51%、全国64%的比重相比差距较大。我市非煤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成长性差,处在较低的层次,难以发挥替代作用。如果这种产业格局不被打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长期受制于煤?就会长期面临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二)煤炭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事故等一系列煤炭产业自身乃至集全市之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地质灾害频繁,土地资源和地表设施破坏严重。采空区累计已达940平方公里;煤矸石积存量大、占地多;地质沉陷、山体开裂、崩塌、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多种地质灾害频发。二是地下水系遭到破坏,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0%,是全国100个最缺水的城市之一。并不充足的水资源由于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系破坏严重,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大。煤炭开采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全市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弃土弃渣累计达24.7亿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824平方公里,仅治理弃土弃渣及水土流失费用就需35~40亿元。三是煤矿开采中的煤尘、煤堆自燃、燃煤锅炉形成了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危害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在全国113座重点城市污染综合指数考核中,大同是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一。四是煤矿安全事故损失严重,不仅经济损失巨大?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元,而且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损失?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面对如此沉重的代价,在煤炭生产积累能力差的情况下,决非煤炭产业自身所能解决,甚至集全市之力,也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三)煤炭资源的日趋衰减,使“资源兴市”的根基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支撑我市经济的优质侏罗纪煤已临近枯竭期,据专家测算,按照现有的开采能力和水平,只能开采十几年。虽然石炭二迭纪煤炭储量242亿吨,但煤层平均深度为500米,投资巨大,开采成本很高,品质较差,与其他煤城相比难以形成竞争力。资源的枯竭必然导致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城市衰退,如不尽快培植接续替代产业,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必然会陷入“矿竭城衰”的可怕境地。
(四)“煤”现象所伴随的落后生产方式和封闭思维方式,成为影响我市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和文化背景。由于煤在我市经济中长期占有的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也由于我市的煤炭产业基本上只是采煤和销煤,科技含量低,从生产到销售、经营都比较粗放,因而一定程度上框定了人们粗放的生产方式、粗犷的生活方式以及封闭的思维方式,长时期的潜移默化,使之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背景。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成为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桎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又一严峻挑战。
二、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走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严峻的形势警示我们:不断开采的煤炭资源早晚会枯竭,而新的支柱产业的培育不是短期内就可完成的,是一个长期过程。关键是要早认识、早应对。如果不尽快从“惟煤是图”的怪圈中走出来,加快培育接续产业、替代产业,大同的可持续发展将无路可走,老百姓的生计将无法保证,对历史、对子孙所负的责任将难以承担。同时,中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告诉我们:资源型城市实施转型是必然的,早转大发展,迟转慢发展,不转就必然遭受“矿竭城衰”的厄运。因此,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加快推进,全面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已成关系大同未来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
所谓资源型城市转型,就是资源型城市通过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或支柱企业集群,大幅度降低资源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比例,形成多元支柱产业,从而由原来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复合型的多元经济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社会以及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要求,借鉴阜新、抚顺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结合大同实际,我市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加快“中国煤都、北方商埠、制造业基地、电力基地、旅游胜地”建设,逐步形成煤与非煤产业多元支撑、公与非公经济共同拉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推进、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具体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认识转型这个基础。就是要充分认识大同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到“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对提升和优化我市经济结构所造成的严重制约,认识到煤炭能源单一支柱长久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认识到煤炭生产在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地质塌陷、地下水渗漏等严重问题,进一步增强在煤炭产业处于成熟期就必须寻求加快转型之路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是要走出“市场好时转型没动力、市场不好时转型没能力”的怪圈,强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就是要统一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努力形成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强大合力;就是要鼓舞士气,进一步坚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务求必胜的信心;就是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增强坚持不懈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毅力。
二要把握思维转型这个关键。要转变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资源导向型思维模式,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搞转型;要注重把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与服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布局分工相结合,坚持用开放的思维搞转型;要在培育和发展非煤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进一步做强煤炭产业,坚持用协调的思维搞转型;要把充分发挥中央、省属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依靠外来企业相结合,坚持用统筹的思维搞转型;要消除过度依赖国家的“等、靠、要”思想,坚持用自力更生的思维搞转型;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础,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搞转型。
三要把握产业转型这个实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总方向是一元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但在此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城市转为非资源城市,而是将单一资源经济型城市转为多元经济型城市。因此,在我市实施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能以放弃煤炭产业为出发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不能只追求简单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新型化不能一味地破旧立新。为此,一是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为路径,以提高煤炭产业的科技含量、延长煤炭产业链为手段,做强接续产业。切实加快煤转化进程,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推动煤炭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电力基地。二是要以新兴产业规模化为路径,以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建材等非煤产业为手段,壮大替代产业。把培育、发展新兴非煤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着力培养、做大做强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能带动非煤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三是要以服务业现代化为路径,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为手段,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产业。围绕建设北方商埠,大力培育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带动、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逐步形成大商业的格局,把我市建设成为立足晋冀蒙、面向环渤海的贸易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围绕建设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打造精品景区,加强宣传促销,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使之真正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市经济的亮点。四是要以农业产业化为路径,突出高科技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四个重点,发展畜牧业、林草业、优质杂粮、蔬菜四大产业,努力夯实基础产业。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使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四要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个根本。由一元结构向多元结构的转型,既是量变的过程,更是质变的过程,如果只从数量和比例上强调发展接续产业和非煤替代产业,而这些产业在科技含量、附加值、竞争力等方面与煤炭采选业没有质的区别,仍然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城市转型的价值。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技术引进开发,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推进转型、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环境容量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把环境评估作为考核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实现由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向增加科技含量、突出经济效益的集约型的转变,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变,切实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三、多种措施并举,务求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实效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集全市之力共同完成的社会工程。必须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艰苦创业,以创新的思维、实干的精神和百倍的努力,确保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各项战略措施落到实处。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转型。要广泛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转”与“不转”的问题上转变观念;要坚决克服“惟煤是图”的思想障碍,在依托资源搞转型还是依赖资源不转型“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转变观念;要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切合我市实际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子,在锐意改革搞转型还是墨守成规搞转型“改”与“不改”的问题上转变观念;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开放意识“强”与“不强”的问题上转变观念;要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不断增强经济转型的动力,在“敢”与“不敢”放手放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上转变观念;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从是不是能够站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推进转型上转变观念,排除影响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各种思想障碍。
(二)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促转型。要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在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和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实现体制创新和资产资本的优化配置,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动力和支撑。要积极探索和推进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推进煤炭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有偿使用,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确保煤炭的可持续利用。要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同我市地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不断提高我市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城市转型的推动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有效载体。
(三)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促转型。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吸收高水平、高层次专家,搞好项目规划;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煤炭可持续利用、资源型城市转型等相关政策,搭建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搞好项目引进;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搞好项目转化;进一步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配套发展,产学研联合,搞好项目开发;加大引进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环保和安全标准的重点项目,搞好项目扩张;加强项目库建设,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工作机制,搞好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
(四)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促转型。通过组建专门的班子和队伍,加紧制定我市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规划和方案,并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提高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同时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法规建设,使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不以时间的推移、干部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将之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促转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到位、奖惩严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制,切实搞好对转型项目的服务工作。同时要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治理环境污染,抓好生态建设,全方位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六)严格考核、明确导向促转型。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体系,把推进经济转型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程序,促进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正确运用考核结果,真正对那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予以奖励,对不负责任、工作不落实,甚至失职渎职,阻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予以问责和惩处。努力形成推进转型、加快转型的激励机制和正确导向,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 坚定不移地走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https://www.sxdt.com.cn/show-9-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