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常提到象,例如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所载,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 如鹅王,容仪 如 狮子王。在《无量寿经》卷下记载,菩萨犹如象王,因其善调伏之故。
白象也是高贵种性的象征,如释迦牟尼佛。菩萨入母胎时,即化作白象形,表示菩萨体性善柔和而且具有大势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中记载:"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 ,散天妙花,随从菩萨。”在《摩诃止观》卷二中说,六牙白象代表菩萨无漏六神通。
象有大力,表法身堪能荷负;无有烦恼杂染,因而为白色。或言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普贤菩萨以乘之六牙白象,即比喻其大慈力。
象在佛教中相关的辞汇
(石象)
指石造的象,或象所化之石 。 根据《大明一统志》记载,象庄位于河南府,有石象,乃是东汉时西僧以象驮经来洛阳,后来此象化为石头。
(香象渡河)
“香象渡河,彻底截流”,是譬喻听闻教法,所证甚深。经论中常以兔、马、香象三兽之渡河,譬喻听闻教法所证深浅之别,如兔渡河则浮在水面,马渡则及半,香象之渡河则彻底截流。
与象相关的诸尊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意译作遍吉,意为具无量行愿,普示现于一切佛刹的菩萨,常被尊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大日经疏》卷一记载: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是说普贤菩萨依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 所以名为普贤。
普贤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驾狮、普贤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证相应。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究极的大乘精神。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象,依据经典记载,二臂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忤,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坐千叶宝莲花,花下有白象王。象王足踏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另有二十臂像则通身是金黄色,头戴五智宝冠,左右各十只手,各持不同法器,坐于于叶莲花之上。花下则有四白象。与二臂像座下之有千群象不同。
(香象菩萨)
香象菩萨 , 意译为乾陀诃提菩萨乾陀呵昼菩萨、健陀诃娑底菩萨;又作香惠菩萨、赤色菩萨、不可息菩萨;密 号大力金刚,或护戒金刚.香是遍满无碍之义,象代表行足大力之义。香象,即是代表诸行果满。
此菩萨为贤劫十六尊之一。位列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的外院方坛,南方四尊中的第一位菩萨。香象菩萨的形象身呈白肉色,坐莲花上,右拳在心前,手上执持莲花,莲上有香器,左拳置于腰上。
(大圣欢喜天)
大圣欢喜天, 全称大圣欢喜大自在天神,略称作欢喜天、圣天;又称作饿那钵底有诱导者之意,或译作常随魔。别名为毗那夜迦。为佛教护法神,又称为“象头财神”。大圣欢喜天能护佑行者获得财富、世间成功、夫妻和乐。
大圣欢喜天又称为象头财神,原来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祗,称作甘尼沙。相传是湿婆神(即大自在天)与其妃乌摩之子,与兄弟共同统辖其父大自在天的眷属。其形象为象头大腹, 缺一牙,有四臂,乘鼠。
关于其尊形为象头的来由,相传甘尼沙是在湿婆神外出时诞生,父子俩并不相识。有一天,乌摩要沐浴时,湿婆神自外归来,甘尼沙却守在门口,禁止湿婆神闯入,而与湿婆神战斗。湿婆神在大怒之下,砍落了甘尼沙的头,待怒气平息时,才得知甘尼沙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允诺将所见第一只动物的头砍下给甘尼沙作头,恰巧其所见的第一只动物为象,因此甘尼沙就成为象头人身的模样。
至于甘尼沙缺一牙的缘故,相传则是有一次,当湿婆神在开拉沙山睡眠时,波拉修拉玛来见湿婆神,却遭甘尼沙的阻挡。于是两人便发生了争执,在争执中,甘尼沙失掉了一牙。
大圣欢喜天的尊形,在胎藏界曼荼罗外院北方的 欢喜天图像,有双身与单身二种传图,单身像为象头人身,面稍向左,鼻向外转,右方的象牙折断。此中,又有四臂、六臂、八臂的分别。四臂像右手执钺斧 、欢喜团,左手执棒与牙。六臂像则右手执棒、索、牙,左手执剑、 欢喜团 、轮。
佛经中的故事
(盲人摸象)
在《大般涅架经》卷三十二中,有一 个 盲人摸象的故事:曾经有几个盲人,他们想知道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子。
当他们来到象的身边时,他们就上前以手代眼,用手摸着大象,一个摸到象的肚子,一个摸到象的耳朵,一个摸到象的脚 ,一个摸到象的尾巴,一个摸到象的鼻子。
回到家里,盲人们就讨论起象的样子,摸到耳朵的盲人就说道:"我知道了,象长得像奋箕一样。”
摸到象肚子的盲人听了这句话,就急忙地说道:”才不!你所摸到的并不是象,象就是像墙壁一样,平平的一大片。”
摸到象尾巴的盲人说道:“你们俩说的都不对,象明明是像根大绳子。”
“ 胡说!"摸到脚的盲人在听完这三人的话后,很不以为然地说“:你们都乱猜,象哪里是墙壁、绳子?真正的象,就是像一根柱子,圆圆的,高高的。”
最后,摸到象鼻子的盲人,也急着说:“你们摸到的一定不是象,我知道象的样子,象应该长的像个钩子一样。”
盲人们以自己有限的知见,来形容象的模样,犹如世间人凭一己之偏见来揣度佛法的广大。
(提婆达多以醉象害佛)
往昔,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企图加害释尊。于是竣使阿阁世王,趁释尊城中时,放出一头狂暴的醉象,冲向世尊一行人,意欲谋杀佛陀。这时,释尊的弟子,其中有尚未解脱者,都向四处逃窜,王舍城里的人 惊慌哭叫。在紧急的当下,大家也束手无策。一旁的提婆达多却心中暗喜,心想这次必定能达到目的。
释尊目睹这头凶性发作的巨象冲来,一点也没有惊慌,只见释尊从五指指尖中化出五头狮子。凶暴的大象,突然看见眼前强悍的狮子,惊慌之下,害怕得全身伏在地面,向释尊的脚礼拜,完全为释尊所驯伏。
(象王的布施)
在南传《本生经·婆那树品》中,有佛陀往昔为象王行布施的故事。
往昔菩萨投生到雪山地方一头母象的胎中。当菩萨从象胎出生时,全身洁白,犹如银子,双目像宝石一样,发出五色光明,口色深红如赤绒毡,鼻如银环作黄金斑,匹足光亮如加探漆,这些种种的相好都是由十波罗蜜所庄严。等到菩萨象知识成熟,山中的群猴都追随侍奉着它。
如是,它在八万猴群围绕之下,在雪山中安居。后来见到群居生活中有过患,便离开猴群,独自移居到森林中。因为它有德的缘故,被称为有德象王。
有一天,有一位居住在波罗奈林中的人,到雪山上寻求生活的资粮,一时迷了路,心里 十分恐惧,彷惶着中高声呼救、叹气。有德象王听见他的呼喊,心生不忍,便向 他走去。那林中人见到象来,惊慌 逃避。象王见他逃跑,马上 站住。
那 人见象站住,便也 站 住,及见象走近,就又连忙奔逃了。象王见状又站定,这时林 中人心里想道:“那象见我逃时便停下来,见我停了又走 过来,大概没有害我的意思,或者是要救我吧!”便鼓起勇气站住不动。于是有德象王走过来间他:“你为什么一边走路一边叹气呢?”林中的人回答道 :”因为我走错方向,迷了路 ,心中非常恐惧。”
于是,象王便带他到自己的住处,住了几日,供给他各种果子吃食。 待那人 恢 复气力后,一日,象王对他说道:”不要害怕,我带你回去吧!”便叫他坐在自己的背上。没想 到这个林中人却心怀鬼胎,坐在象王的背上,暗自将路径记下。一会儿,象王带他走出森林,到了通往波罗奈城的大路,仔细嘱咐他说:”从这条路走去,你就可以安全返家了!但是你于万别将我的住处告诉别人。”
那人到了波罗奈,路过卖象牙的商店,见到象牙工人正在用象牙雕刻器物,便问工人:“如果有活象的牙齿,值钱吗?”工人答道:”当然,活象的牙齿,比死象的牙贵得多呢!”林中人一听,马上生起贪念,想到救他的白象的象牙,于是就带了粮食与利锯,来到有德象王的住处。
有德象王见了他,间道:“有什么事吗?”那人贪婪的说:"我家中贫困,实在活不下去了。所以特地来向你讨一点牙齿的断片,你如果肯给我,我拿去卖了,便可靠这点钱过活。“象王听了就说:“那你就锯了我的牙带去卖吧!“象王屈了腿卧在地上任林中人锯了两边的牙尖。然后,象王用鼻子卷起那两块牙片对林中人说:“我将这牙齿给你,并非因为我不爱惜这牙齿,这牙齿具有一切智的功德,能解一切法。它对我是比千种功德、十万种功德更为可贵。我送你这牙齿,是为了获得一切智。”便将一对牙片,送给他了。
林中人将象牙拿回去卖掉,很快钱就花光了,便又厚着脸皮到有德象王住处来,向象王说:"我卖掉你的牙齿,所得的钱都还债了,请你将剩下的牙齿再给我吧!“象王应允了林中人的请求。又同上次一般伏倒身体,将剩下的残牙给他了。
林中人并不以此为满足,在卖掉了象王的象牙后,又跑来找象说:“我无法生活了,将牙根也给了我吧!” 有德象王依旧答应了,又同以前一样,任这恶人从象王的鼻子,爬上那像开罗沙峰的头顶,再用脚跟踏住两边的牙根,将牙肉扳开,用锯子锯取牙根而去。
由于恶人仍然不知悔改,于是他的恶业随即成熟,大地忽然进裂开来从阿鼻地狱立刻射出火焰,将恶人包围缠卷进地狱中。
(女颜宝象的故事)
在《本生经·羚羊品》中,有一则关于象受到语言影响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中,曾经是一位大臣。当时大王有一只宝象,名叫女颜,性情温驯,从不伤害他人。有一天,群盗于夜半在象舍附近议论说:“这样做,就可以撬开门窗了,再……就可以潜进去把东西全部偷光了。去抢劫时,必要时就杀人。能这样,被抢的人才不敢抵抗。做盗贼的不应被道义心所束缚,非要残忍 、凶恶、暴虐不可。”
一连几夜,盗匪都在这里商议如何做坏事。宝象每夜听到他们所说的话,还以为他们是在教导自己,便想:“那么我也非残忍 、凶恶、暴虐不可。“隔天,宝象见管象者到象舍来,便用鼻把他捉起来掷杀在地上。尔后,不论遇到什么,都一一弄毁或杀害,就像发狂一般。
于是人们只好将宝象疯狂的事报告国王。大王便派菩萨大臣去看看象是被什么激怒,以至于发狂了。
大臣来到了象舍,只见象的身体并无病伤,便揣测也许是有谁在象的近处讲了什么话,激怒了象吧!便问那管象者:"近来有谁曾在象舍附近说了些什么吗?”管象者回道:”有的,盗贼曾在这里商议事情。”
菩萨就回去禀告王说:"象的身体无病,是因为听信了盗贼的话才被激怒的。如果能请有高德的沙门或婆罗门,坐在象舍里作道德的谈话,也许就能再将象驯服了!“王道:"尊者 ,那么就照你所说的去做。”
大臣于是请有高德的沙门、婆罗门等去坐在象舍里,并请求他们作道德的谈话。这些高僧大德便集在一处谈论道德道:"不应打人、杀人。人要有德行,能慈悲忍辱 。“象听了,又以为这是在教导它,以后要行道德,于是又恢复以往的和顺温驯了。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佛教知识:佛教中的动物——吉象 与象相关的诸尊 佛经中象的故事https://www.sxdt.com.cn/show-38-17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