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一种文化大道

 2018-12-21 10:12:06  来源:大同文旅  编辑:大宝  关注热度:

  
        北魏为鲜卑人建立,这是一个骑马高歌的民族。
  这个民族,一手执弓,鼙鼓声声里,征战四方,一往无前。同时,他们另一只手却拿着铁錾,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停下来,錾声叮当,空谷回音,凿出一个个洞窟,雕刻出一尊尊佛像,建造下一座座寺庙,告诉后人,我们来过了,不信,你瞧,这是我们留下的艺术。
  悬空寺,就是其中的一件艺术品。
  悬空寺精美、精致,如一首小诗一般,美得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那么玲珑的寺庙,不大,如玉带横腰,如长龙摆尾,横嵌在翠屏山山崖上。
  这真的是嵌,不是建。
  建的,怎么可能贴着岩石而生?
  建的,怎么能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有人说,恒山远看如卧着的人,悬空寺如一个小小的配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古人喜欢配饰。一件小配饰带着,顿时人就有了灵气,就有了灵性。恒山也是如此,因了悬空寺,也多了一份灵气,一份灵性。人称恒山为“天下第二名山”,悬空寺大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吧。
  一座不大的寺庙,殿回楼旋,飞栈廊阁,极尽中国古典建筑的变化,很有点芥子壳上雕花,头发丝上刻字。这是一种匠心的独具,更是一种诗心的萌发。
  是谁啊,竟然将诗仙的想象,和公输班的巧思,很好地融合?
  这,大概就是今天所说的工匠精神吧?
  



 
  二
  在这儿,释、道、儒三者合一,水乳交融。
  一座小小的寺庙,对中国的古典文化,进行了很好地囊括。中国古时,只有儒、道,儒让人进取,道让人看开,双方对峙,不分高下。
  东汉明帝时,释家进入,让人放下。
  三者相互中和,最终成为一体,也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释道儒文化。
  于是,中国文人有进取之心,国因之繁荣,历史因之久远;中国文人又看得开,因此,得失不萦于怀,显得风神潇洒,犹如修竹。中国文人同时也放得下,以至于心灵洁净,犹如莲花。
  来悬空寺,来三教殿,敬上一炷香,不为别的,就为敬中国文化。
  这博大包容的文化,让中国文人几千年走来,依然风韵自然,如明明之月,如清清流水。
  在悬空寺,如果是明月之夜,读一卷诗书,对着窗外虫鸣,是最有儒家韵味的。书中,有着一汪清泉,有着生民的疾苦,满满地沁润着人的心,让人的心饱满,湿润,囊括着天下苍生的利益,注满着善良和美好。
  读罢,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走下山去,为一方百姓服务,劳累,无怨无悔。
  在这儿,在“空山松子落”中,吹奏一支长笛,是一种最为潇洒出尘的道家生活。此时,清空如水,绿色在山,风声在耳。一曲笛声,在洁净的空中飞起,在山谷里随着风声四处飞荡,那一刻,人清闲闲的,如一朵白云,飘啊飘啊,一直飘向夕阳下的天边。人,对着得失一挥手,将之挥入清风明月中,自己也仿佛身在光风霁月里,通体透明。
  在这儿,拿着一本佛经,敲几声木鱼,不用剃发,也就成了一个佛子。因为,此时的心,在木鱼声里,在经文声中,如水洗过一样,清泠泠的。
  然后,一身薄衫,走向外面的世界,任红尘缭绕,任名利滚滚,自己也洁净无痕,犹如清露下的荷,犹如晨霜中的雏菊。
  在这儿,更可怀古。
  一个人,独自手抚着立柱,想象中,那一群驰马高歌的人,是如何选中这一座山的,是如何在这儿凿石开龛、凿洞立柱的。那种情景,虽已经远去,可又仿佛历历在目。他们喊着号子,拿着錾子,扬着锤,或扛着木头,忙碌着,流着汗。干完这一切后,他们望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拍拍手上的灰土,一跃上马,绝尘而去。
  他们留下一个朝代,进行了一场政治改革。
  建造悬空寺,是他们在政治改革之外的另一场改革。
  他们最终远去,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
  





 
  三
  近年来,有很多专家,沿着他们的马蹄印,还有他们的履痕,一路寻找着他们的去向,有的说,他们去了岭南;有的说,他们回到了遥远的东北老家。
  其实,他们没有走远。
  当年,他们在历史深处,微微一笑,换上汉服,走入了一个五千年的民族中,如溪流入海,浑然一体,不分彼此了。
  这点,悬空寺可以作证:释、道、儒三位一体,是汉文化的大道。他们,接受了这种大道。他们,就是汉民族的一份子。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30-17827-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