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阳高
文/侯建臣
一
那时,正逢仲秋。天碧如洗,艳阳高照。所有的植物该绿的绿着,该黄的黄了,而一片一片的红深入到绿黄紫蓝中间,让秋天的凝重里增加了一种格外引人注目的灿烂,秋天也便更加意味深长。
一行八九位好友浪啊浪,就浪到了大泉山,浪到了云林寺,浪到了边关守口之堡。
那时的守口堡还只是守口堡,我们到的时候,它像是一位归隐多年的贤士,睁了旷达的眼睛看着我们,或者还笑了笑。有一种笑是深入心灵的,接收这种笑需要心与心的交融。比如那时的守口堡,似乎感觉那一砖一石一土一尘,都是带了笑的,感觉那一斑一壑一沟一纹都是带了笑的。心便暖了。
坡下满眼满眼的树丰富了起来,叶片们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根据各自的爱好收集着阳光中的七彩,便是红的红了绿的绿了黄的黄了,行走在其中,感觉也便变成了某一种颜色。守口堡的墙是傲岸的,它们爬上了山脊,似乎还想往上爬,往前,已是悬崖,往后,山已隐入天际,于是便站了下来,一站就是千年。
千年何其漫长,连那土都衰了,连那故事都旧了;千年只是一瞬,挑土担子的人似乎刚刚走到路的尽头,似乎影子还在。
站在那状如虎头的城墩之上,对面的长墙遥相呼应,颇像一条没有拉上的拉链,口外的风从口子上吹过来,一直吹一直吹,坡上的树叶动着动着,便有一片两片三片四片……飘下去。于是,便有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感觉是这个秋天在翩翩起舞。在那山的背面,有一潭碧泉,水清如镜,把那渗进去的日光洗得白净,估计是把夜晚的月光也洗出了古诗的味道。掬一捧清水,看着看着,把自己的影子也便漂成了梦境。
离开了守口堡,一路向南,成片成片的玉米秆轻松而自然,它们身上的棒子已经没有了,它们完成了孕育,完成了成长,完成了积淀果实的使命,在轻拂的微风里恬淡地站着,那叶片相互碰出来的声音,像是它们成熟的笑声,像是它们的窃窃私语。麻雀落在地畔之上,叫着叫着,就射进了玉米地上空幽深的蓝里。
一条路一直向前,罗文皂的羊肉已经在锅里“溅溅溅溅”响了很久,朱凯妈站在院子的大门口,一直望着,一直望着,她把我们都望成了她的儿子。
二
因为爱一个人,所以爱一座城。
因为爱一群人,所以热爱那个叫阳高的地方。
去年,又是艳阳高照时,阳高的阳也高了。
坐在大巴车上,秋天在望,丰收节在望,守口堡在望。
也便是,那浓浓的情感在望。
便有一汪清水在眼前漾开,便有一片杏花在心头灿烂,便有一堵墙爬过了记忆中的那一个山梁。
在一个路口,车辆停下,阳高文联的余主席上车与大家打招呼,随即阳高能人张为忠上来陪大家一起前行。
▲余跃海 ▼张为忠
都是朋友,或者都是弟兄。余主席与我同年,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一见便是故人的感觉。阳高每有活动,便即盛情相邀。因了余主席,阳高的文学也即红火起来,一群人的文学激情也被点燃。扶犁躬耕者、操刀行医者、执鞭为教者、抚案做厨者……都成了雅致的文学爱好者,且有不少写出了不俗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张为忠不愧为阳高能人,摄影、写作、下厨、咏诗,样样都能,前几年他还制作了小型汽车,在某一个学校的校园里亮了人的眼球,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一个医生。
二人台调也是张为忠的拿手,他给大家介绍完阳高的基本情况后,就放开了嗓子唱起了二人台,他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起了红灯”,他唱“正月里那个什么花花花花——什么花花花花开……”他的调子一起一落一起一落之间,睡着的醒来了,眯着眼的睁大了眼睛,一段唱完,掌声便塞满车厢。阳高是二人台之乡,十几年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出这个决定之后,同在山西的河曲县是颇有意见的,然而阳高二人台之乡的名慢慢地就打出去了。
阳高朱凯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我的小兄弟。他写诗喝酒,豪放不羁,他真诚直率得像是守口堡背面那潭清澈的水,也许某一天在群里说来喝酒哇,行,不是说行的,是真的行。过了那么一会儿,你的眼前就会站着那个个儿不高、牙一直露着的不算帅哥的男人,他哈哈哈笑一声,说“哥,我来了”。他真的从阳高来了,且那么快那么快。高建英的散文写得好,她似乎起步不早,写作也就是前几年的事,但写着写着,突然某一天看她的东西,竟然已是另一个样子。董晓琼是个90后,二十几岁就写出了一个有厚度有分量的长篇,看他的脸却还是一个腼腆中学生的样子。而出生在长城脚下的女子张月英,在城里打拼了多年以后,竟又返回了长城脚下,开起了长满各种花草的杏花园,她亲自掌勺做出具有浓郁长城人家特色的饭菜,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而夜深人静之时,她却在打磨自己的文学梦,且一写就是长篇。当然还有,比如王瑜中,比如水晶,比如马桂桃,比如马路,比如王武先……他们似乎已经成为阳高文化的一堵长城。
三
秋天的阳高,六棱山上的马茹茹红得娇艳,大泉山下的玉米齿黄身白。守口堡的锣鼓敲打出了高粱的味道、玉米的味道、土豆的味道,古堡陈年积淀下的古老传说的味道在乡间突然弥漫开来。几棵年长的古树看着从遥远的城市、从周边的乡村赶来聚会的人们,一群麻雀在枝头跳跃,是迎宾的舞蹈,还是喜庆的秧歌?花喜鹊挺挺尾巴叫了一气,又叫了一声,从沟那边拥过来的风鼓起了巴掌。
因为丰收在望,所以有了一个新的节日——丰收节。
因为秋天让农家变得丰盈,所以把这个节日叫“农民丰收节”。
南瓜葫芦来了,玉米高粱来了,土豆萝卜来了,青椒大蒜来了,羊杂是中草药渗进去的味道,熏肉是老作坊捧出来的味道,更有那豆腐干儿软溜溜筋颤颤,咬一口,便一下一下嚼出了一个地方的陈年品质。听一曲二人台,看一段赛戏,一群穿红戴绿的农家大嫂踩着原生态的鼓点,把田野所有的神韵舞了出来。那北边的山是静了,那坡上的杏树是静了,那堵长墙越了山岭、穿了时光,蜿蜒曲折地爬过来,瞪了斑驳的老眼看着,它也是来赴这一场秋天的盛会?
朱
凯
朱凯有诗:“我们围锅而坐,一万年远吗?二十年远吗?胡子比记忆远吗?酒比手指远吗?我比你说的石头远吗……”那么此时,我们围着秋天而坐,色彩比时间远吗?记忆比目光远吗?酒香比阳光远吗?其实都不远,都不远,所有的所有,都在我们的右边、左边,或者在前后不远处的某一个地方。
艳阳高照的阳高,阳变得越来越高……
侯建臣,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届高研班学员,山西省大同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山西省大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新华文摘》《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阳光》《山西文学》《山东文学》《黄河》《北方文学》《星火》《写作》《短篇小说》《当代小说》《读者》《文苑》《经典美文》《特别关注》《格言》《中国校园文学》《儿童文学》《文艺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多篇作品入选年度排行榜、年选等选集以及中高考模拟试题现代文阅读。出版有散文集《边走边哼》《乱炖》,小说集《走着去一个叫电影院的地方》,儿童文学集《森林爷爷的大靴子》、《点点白的俏鞋子》等。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侯建臣:阳高,阳高 https://www.sxdt.com.cn/show-14-19477-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