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臣:给生命配乐的土豆
■ 刘永贵
有人说他像个农民,因为他光着脚板种地;有人说他像个艺术家,因为他用文字给生命配乐;有人说他像个农民工,因为他没有架子,朴实憨厚。他像一颗沾满泥土的土豆,在施村或者十里河畔的田间地头,边走边哼……
他叫侯建臣,大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青年诗歌研究会副会长,《π°诗刊》副主编。
左云一中,梦开始的地方
提起侯建臣,大同文化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写的一手好文章,更因为他没有半点架子。许多时候,我把他看成了一颗沾满泥土的土豆。
侯建臣是左云施村人,我是黄村人,两个村子相距8里多地,我们成了一根秧子上结出的两个土豆,沐浴着左云天空的阳光,沉默或者孤独。
我们的共同之处是看不完的灯碗碗花,走不完的十里河路,听不够羊倌的吆喝声。我们一起在左云一中校园学习,他高我一届。在校园,我们彼此不认识,我认识他的哥哥和嫂子,侯建忠和袁秀兰,左云的一对夫妻作家。星期天休息,侯建臣步行回家,回家的路经过黄村,经过我家门前。他手里拎着一个塑料卡子,里面是给家里打的酱油或者醋。
左云的土地贫瘠,如果雨水不足,一亩莜麦百十来斤。靠上学改变命运成了许多人家对孩子的期盼。
学校生活的清苦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要好好学习,高考成绩能投档,就意味着要脱下农皮吃皇粮,不再给地球挠痒痒。考上学校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在侯建臣父母眼里,中专大专无所谓,只要能考上就行。
苗补全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留学法国。每一次学校开大会,校长都要说说苗补全的故事。侯建臣没有去想法国,他只想考上个学校,能用馒头填饱肚子。
左云一中伙房的锅很大,锅里的土豆白菜上面漂着一个油花,那个油花分到侯建臣的饭盒里,只剩下一个梦想。刻苦学习,争取考出一个好成绩,将来碗里不仅有油花,还要有肉。这是当时学生们的普遍想法,也包括我和宿舍里的其他人。
晚饭六点开,一个很小很小的馒头,一勺子土豆白菜汤。这样的馒头,如果管饱吃,侯建臣能吃八个或者十个。九点半下了晚自习,肚子里开始打鼓。有些学生花一毛七分钱买一个月饼,有的花两毛钱去饭店吃一碗削面。侯建臣把家里带的炒面挖两勺子,加上开水,就成了炒面糊糊,喝下去,让肚子不再打鼓,然后继续看书学习。
1986年7月7、8、9日,三天高考,侯建臣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时间,土豆身价暴涨,他考上了山西大学。施村土炕上,金黄的油炸糕不再是一顿步步升高的庆贺,更是侯家文脉的延伸再延伸。两个儿子两个大学生,侯建臣父母心底乐开了花。
边走边哼,给生命配乐
“太阳在天上热煞地照着,太阳好像是用钉子钉在天上的,动都不动一下。天蓝蓝的,或者灰灰的,很深很深地陷进去。没有一丝儿风,平时那些浓浓淡淡的云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或者它们跑到什么地方睡懒觉去了,只是空气中有一种什么声音在不间断地响着……”这是侯建臣散文集《边走边哼》里面《等雨》的文字,简单不能再简单的文字,描写着乡村干旱等雨的情境。
通俗、流畅、简洁,这是侯建臣的文字特点,他的文字不仅仅局限于大同或者山西的报刊杂志,在全国的许多家报刊杂志上,都有他文字的痕迹。《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金山》《文苑》《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当代小说》《文学与人生》《三月风》等省外杂志,侯建臣的文章被读者不断接受和认可。
“你认识大同的侯建臣吗?”QQ聊天,一个叫绿苹果的网友问我。
“认识,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我说。
“不会吧,侯建臣是大师,是大作家,怎么会与你这样一个小人物一起吃饭?”她很惊奇。
“我……”我无语。
无语背后是侯建臣在许多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因为他的一篇文章《给生命平配乐》。“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这篇文章第一次发表在2002年的《散文选刊》杂志,然后被发现和认可,成了高考模拟试卷的阅读理解题,每年被不断的重印,铺在高三学生面前,检查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这篇阅读理解题,侯建臣本人对一些问题的解读竟然和标准答案有出入,让他哭笑不得。
十多年了,《给生命配乐》被反反复复的使用,给过他钱的不多。
“应该跟那些出版社要钱,你的文章不能这样被他们免费用啊?”我提议。
“用你的文章是看得起你,跟人家要钱?不太合适吧?再说,这篇一千多字的稿子已经有好几百块的收入了,也可以了。”侯建臣一脸平静,丝毫看不出被侵权或者当成了免费的文字劳工的感觉。
侯建臣很少写诗,如果写,一定会成为一颗炸弹。“那些花谢了,/而你们开着。/你们开出了长头发和短头发,/你们开出了红脸蛋和黑脸蛋,/你们开出了淫荡的和并不淫荡的欲望。//那些花谢了,/有什么重要?/只要你们开着,/我就要活着,/而且,/让你们都成为/我的女人。”这首《致女人》是一次文学学习班诗歌朗诵会上他的即兴作品,让在场的诗人们大为惊叹。给生命配乐,给女诗人们的生命配乐,侯建臣做到了大俗大雅。
“侯建臣可谓是典型的儒雅作家。他的儒雅不形于外,而蕴于内。似乎这样说也不对,建臣外形亦儒雅,只不过他外形的儒雅是由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好的修养往外渗透。”庞善强这样评价侯建臣。
而在女诗人子夜眼里,侯建臣似乎成了乡村炉坑里的一颗正在被烤熟的土豆。“侯哥大度大气,没有脾气,有点像庄户人,还稍微带点城里人的味道。人好,写的文章也好,能跟大家处的来。”
无需高贵的评价,边走边哼,给生命配乐,侯建臣就是侯建臣,就是那颗戴眼镜的土豆。
施村的儿子,施村的土豆
侯建臣是施村的儿子,他的笔名是施村。
2014年5月17日下午,我和十几个作家诗人走进施村采风,走进侯家,遇见了侯建臣。他利用休息天,回施村帮助父亲种土豆。
看着他一身庄户人的打扮,我想到了一颗离不开土地的土豆,从种到锄再到秋天的收获,侯建臣要完成一颗土豆生儿育女的全过程。没有诗歌散文,只有一双手和弯下的腰身,对土地说热爱,对施村说:我是你的儿子。
许多个节假日,侯建臣在施村,帮助父母干活,在树林里走走,站在十里河畔发呆。而许多作品,就是在这种孤独和安静中找到了灵感,找到了生命的本体和喻体。
“父亲啊,你已经老了。每日奔波在一个远离故乡的地方,以为你一如继往地还是原来的那个父亲,但突然面对你的时候,才相信你是真的老了。在淡淡的夕阳里,你睁开显得疲惫的眼睛,用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神看着我,并朝着我笑笑,你是想用一个坦然的微笑告诉我:我很好……”《父亲老了》,是侯建臣2011年完成的一篇散文。面对日渐苍老的父亲,他只能用文字表达心底对父亲的敬重和热爱。
“等我退休了,就回施村长住,种几亩山药,养几只羊,每天有事做,你们来了,给你们吃羊肉煎山药。”侯建臣对一群文友说。我相信这句话不是开玩笑,因为他想远离城市的喧嚣,想在施村的大野地光着脚板走走,光着膀子干活,想继续写施村,写父亲母亲,写淳朴的乡亲们。
“一辈子都没有迈出临街那扇大门的老人。在家里忙碌着,在院子里忙碌着,把一生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不是因为脚太小,而是大门上的门槛太高了。
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把日子过得水鲜油亮的老人。偶尔抬起头来看看天,然后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家里有灰尘了,院子里的菜要浇水了,猪圈里的猪开始拱墙了,外出干活的人们要回家吃饭了……”《奶奶》是侯建臣去年的作品,既是对奶奶的怀念,也是对施村时光的素描。
文字和行为都在诠释着一个现象,施村的土豆从来没有离开过施村的土地,侯建臣是施村的儿子,是城市留不住的土豆。
低下身子,探究边塞文化
或许与职业身份有关,或许身体里藏着大同历史文化的一本毛边羊皮书,侯建臣的行为和文字总是离不开大同的历史文化,他用自己的思想思考着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曹杰、赵佃玺、力高才、要子瑾、赵忠格等大同文化的几本活字典,都是侯建臣的忘年交,一个电话,老学者就能聚集在一起,为大同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就能将一腔对大同的热爱变成激情,变成语言。许多文化行为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心血和汗水,没有经济报酬,只有一颗心对大同文化执著的追求。
长城文化是侯建臣多年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每一次走在长城边,他都要低下身子抓一把土,看一看闻一闻,是不是还有童年的气息。“我多次走近长城,天镇的李二口、阳高的守口堡、新荣的得胜口、镇川堡……站在北地的高地之上,看着长城的痕迹,我从没有为感觉到它的壮伟而荣耀过,也没有因为它是从什么什么星球上能够看到的世界几大奇迹而感到有多么幸福,我只感到了悲怆。说不上为什么,但我真的是那种感觉……”不像一些人面对长城充满激情,赞美或者高歌,侯建臣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就像一颗土豆面对干旱,一块城砖面对狼烟和历史的刀痕。
大同长城是大同边塞文化的一部分,侯建臣注定肩负挖掘和宣传边塞文化的重任,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和文字陈述。“从某个历史传说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叫毛延寿的人,葬送了王昭君的辉煌前程,这当然只是传说,传说一般是含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分的。但传说中那个毛延寿的出现,也只是一件兵器的出现,毛延寿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千千万万个王昭君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这个层面上讲,王昭君是猎人,也是猎物……”这些文字出自侯建臣发表在《山西作家》上《蹄窟岭上的历史风尘》一文,独到的见解让大同文史研究者眼睛一亮,看到了王昭君背后更多的历史迷踪。
“低下身子,探究边塞文化”,我这样定位侯建臣的文化行径,或许正像我定位一颗沾满泥土的土豆,一定在土里,一定把大地当成了母亲。
2014-5-26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侯建臣:给生命配乐的土豆 https://www.sxdt.com.cn/show-14-19475-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