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囡:人间长留真性情

 2016-08-15 10:21:00  来源:石囡  编辑:同小新  关注热度:92

  追忆李恒成先生
  
  文|石囡
  
  我记得曾和李恒成老师有约,这个夏天去文瀛湖东岛听涛、下棋、喝红酒。可惜夏天过去,他没有赴约。将来,也许梦里才会。李老师是一个爱生活的人,一个有趣的人。我总觉得,他是个老顽童,老神仙,是不会就这样轻易离去的。我电脑上还存着去年夏天的一张相片,湖边、树下、石上,一老一少围着竹制棋台对弈,那老者弓腰盘膝、瘦骨仙风,仿佛马远《踏歌行》中人物。老者就是李老师。对弈的年轻人是李大永,上次见他,他眼睛是红的。此行的另一个青年,是大鱼。李老师走后,大鱼写了回忆的点滴,《水光山色皆有恒,对饮三人已不成》,笑中含泪,念与先生的旧游。

 


  
  我迟迟不能下笔,但饮酒依然。我不能如庄子,那样超然。只是莫名悔痛,眼前人影凌乱。饮酒时,想到李老师在一旁笑吟吟的样子。看到棋盘,想起李老师故作狡猾虐对手的样子。吃桃子时,想起患病后,李老师吃东西时小心翼翼难以下咽的样子。想起我在“平城讲坛”谈诗歌时,李老师还拖着病体捧场。想起李老师在京治疗的那个冬天,我们一起去广茗阁听相声的夜晚。泪也不能作长啸,只能独自长叹,只觉出软弱。前几天,诗人丰昌隆也故去了。那老哥俩,会在另一个世界对饮吗?
  
  今天写下这些回忆的点滴,也许仍不能算作安慰。
  
  1
  
  一九九九年春,我到大同日报社实习,结识了李恒成先生,前后共事三四年。李老师衣着随意,有时碰巧合身,有时略显宽大,大概是家中哪位兄弟拿来,他就顺手披上。脚上常年一双小圆口老年布鞋,走起路来腰杆挺直,快捷如风。那时李老师尚不到五十,看起来已有老者态。后来十几年间再看他,却年轻如昨。
  
  李恒成先生是当年报社杂文栏目“三剑客”之一,笔锋老,出手快,立意常奇。但写短则新闻消息,李老却有点糊涂。所以他常写的是文化专题报道,融入散文笔法和古意,读来如饮醇酒。我初出茅庐,深慕李老师文风,刻意学习,学成了四不像。时任文体部主任的冯桢老师策划“大同文化”系列报道,我勉力写了些,李老师看了,说题眼不明,提笔将题目一改,文章忽然就生动了。《蛟龙涸滩锁,但求破空飞》、《绝技空怀身,不得展云中》等几篇,精彩处就是李老师的功劳。
  
  2
  
  李恒成老师当时主编《云冈》副刊,新闻对他来说毕竟是副业。他是北师大史志专业毕业,授业于赵其昌、白寿彝、启功等大师。专研史学,又是赵一德先生的门生。我这个末学后进有幸结识李老师,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于是总想偷点艺来学。知李老师好酒,便以酒诱之。一来二去,我们因酒相知相熟,亦师亦友,亦似兄弟。这种感觉是含混的,颇有点黄药师和杨过相交的感觉,两邪相对,不知谁更邪一点。几年以后,我离开报社到外面胡混,偶尔回到报社照排中心,几位老姐姐一见我便笑问:“又来找你的老伙伴来了?”我一笑,心照不宣。有李老师这样的“老伙伴”,心中常骄傲。
  
  3
  
  在报社,李恒成先生编《云冈》副刊11年,大同很多文人由他一手提携。他审稿,只看文章内容如何,不管作者是谁,也不管来稿是什么纸张字迹。一不知名作者来稿字迹十分潦草,某小编看后顺手扔进纸篓。李老师不意从纸篓里发现,细细读了一遍,大呼好文不能埋没,当即刊登。我离开报社后,一次去找李老师闲聊。李老师拿过一名中学老师的诗稿给我看,说“这个刘永贵的诗歌很有功夫”,让我想办法联系联系。我遵命写了一封回信,联系上之后,才知这个刘永贵的诗歌曾在《诗刊》发表过,深深叹服李老师的慧眼。但李老师也是一个古怪的编辑,他有脾气。一个作者文笔本来不错,可以刊用。但此作者害怕不能发表,买了一条烟要送李老师。李老师严词拒绝后,他又三番五次想请李老师喝酒。李老师一怒,以后再不发该作者的文章。这样的古怪编辑,当为后学的典范。
  
  4
  
  二〇〇〇年,大同日报新创《生活周刊》,才女史萍准备开一个半文艺半生活的随笔专版,找李老师相商。李老师沉吟片刻,说就叫“甜点苦咖”吧,苦中作乐,生活就是如此。史萍好吃甜点,李老师爱喝苦咖。此后多年,李老师的桌上咖啡常伴。他的“京华忆旧”系列随笔大约就是这一段时间“奉命”写就的。我忝列其中,只不过写点“金庸与白面”之类的调侃。我曾多次在酒桌上打劝李老师,当年的京华忆旧系列散文,还有在《云冈》副刊上的“野狐禅”系列杂文,何不结集出版?李老师持酒杯唯唯,眼角笑意却不以为然。集子最终没有出,我知李老师始终认为那些戏笔不够分量。我也知他从来不收集自己的文章,也从不剪报,当年的文章,很多都佚失了。
  
  5
  
  我曾自比为李老师的学生,想来真的很汗颜。因为我只满足于对学问的羡慕,却始终没有静心钻研的决心。李老师架上的书,我都是读不动的。但毕竟多少受点益。早年一起在文体部的时候,我和李老师面对面而坐,烟雾缭绕间,时常问些幼稚的问题。比如犹太人,比如十字军,比如西欧宗教如何如何,我提出的观点十分可笑。李老师不正面回答,他给我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见我确实是认真的,从家里把这套书拿来给我读。一借三年,我利用坐公交车的时间和晚上的余闲,潦草读了一遍,做了一本笔记。虽是囫囵吞枣,但多少长了点见识。书还回去几年后,李老师见我总念念不忘,又将这套书送给我。关于这套书,有一些故事,有一些温暖的记忆,李老师将这故事和记忆也送给我了。
  
  6
  
  前几天写关于云冈的文章,一边参阅李恒成老师著的《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一边回忆往日点滴,百感交集。回头从架上拿下李老师送的《历史研究》,摩挲反复。书的封面上,有李老师购书时写的几句话:“是日午协助同学老乡完成一点营生,中午未归,渴甚。荡出校外觅饮料。不意遇此书,囊尽而购。饮料无力买矣。虽口渴舌干,亦欣慰异常。恒成,一九八〇年,四月四日,北师大教七楼304。”我想起李老师送我书时讲的故事外的故事。故事记不确切了,大致是,那一日李老师将这本书买回在扉页上题字后,被一个女同学看到。这女生感动之余,跑出去又买了两瓶饮料送李老师。这是个温暖而无邪的故事,可当做对读书人的安慰。每次翻动这几册书,我总觉有特殊的手温,一种知识的光亮。

 


 
  7
  
  我和李老师常一起饮酒。两人的时候多,有时三四人。有时他家,有时我家,有时小酒馆。早年,怡清泉那儿真的有个“小酒馆”,还有个“勇为大馅饺子”。我俩都胃口不大,只点一凉一热,二两水饺。点了菜,也往往不吃,只是谈,走的时候留一大半在桌上。在家喝酒的时候,我会放点古乐,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之类。后来李老师多了个棋友李大永,饮酒前后,我就看他俩对弈。就是在这样的饮酒谈论之间,我跟李老师学了很多东西。比如学术研究的“孤证不为证”,比如写散文的“情”和“理”。更多时候是读书的指导,李老师谈目录学,谈四库总目,指导我读一些古籍,包括国外的经典《西方的没落》之类。那些书读得很累,我浮皮潦草翻一番,之后就置于脑后了。
  
  8
  
  我不知道,李老师的过早离世,是不是因为酒,是不是因为我这个不负责任的酒友。我初识李老师的时候,他的酒量已不如当年。报社的同事们有过这样的传说,当年他们和李老师结伴游恒山,在山顶上迎风畅饮,下到半山腰吃凉粉就酒,到山底又喝一通,回县城大开宴席之后,又被另一帮朋友叫到另一个地方以酒醒酒。一日痛饮五次,酒仙李白也莫过于此吧。二〇〇二年,我独邀李老师到家里饮酒。中间,我抱着吉他弹唱姜育恒的《梅花三弄》,害得李老师感怀不已。两人饮到深夜,一人一斤。第二天,李老师喝了五盆凉水,连吐五次。自那以后,李老师酒量大减。我曾和李老师追忆此事,李老师坦言那次确实大伤元气。我也一直耿耿难以释怀,认为自己是凶手。我们也不下一次谈到,若不是耽于酒,他该取得更大成就。但他依然贪杯不悔。我不知道,如果生命重新选择一次,李老师会放弃酒吗?我们都是些不通世务,内心迂弱的书生,只想在酒精中找一些自在。今日再看这酒,真是爱恨交加。
  
  9
  
  李老师痩肩挺直,一生多为家庭付出。青年时,长兄为父,供养三弟上学读研。老来勉力负担众多家小,不偏不倚。种种皆令人敬重。惟在成就自己的时候,有点不负责任。常负“稿债”,有编辑约稿,或者报纸专栏连载,他总不急不慌,贪杯依旧。对方催得急了,才鸡鸣而起,一挥急就。文章天成,编辑也拿他没有办法。李老师已出版的《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有中文、法文、日文版),也是在出版社编辑的约稿、催促、逼迫下完成。也惟有这次,他曾戒酒数日。

 

  10
  
  李老师多才,博学、贪玩、贪艺,但是懒散,多浅尝辄止,见好就收。做些什么,纯是图了好玩,丝毫不存功利心。李老师曾说,在这一点上,我有点像他,但是这样不好。尤其是懒散。少年时候,他曾写过现代诗,发表几次之后,觉得满足了,便不再写。他古诗功底深厚,能工格律,又能见情见性,却不常写。围棋号称“李七段”,很多人拜服。乐器把玩过,后来也扔开。擅书法,早年报社工作的时候,曾获得书法比赛头筹“特等奖”,但平时鲜有提笔的时候。好古玩,但不附庸于收藏家之列。一次从地摊上一百块淘到一方砚,下有金代大将军印,高兴了很长时间。这个砚,他是真的拿来磨墨写字,摆在乱糟糟的桌上。那幅齐白石的真迹,也是尘土满面挂在黑旧的墙上。这份潇洒淡然,一般人难以做到。
  
  11
  
  我常觉得,李老师身上有魏晋名士的风流,也有点民国人物的风度。他不甚拘俗礼,不与人攀比求同。有人相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说不来就不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很有点这个意思。
  
  翻开李老师的QQ空间,二〇一二年的一则说说这样写道:“在文雅的贫困中品白干,在发霉的纸书间喝咖啡”。感觉李老师还在那里,一种读书人的淡然。
  
  12
  
  大同学者中,能如李老师般中外兼通的,不多。可惜他虽到老读书不倦,写书却是过分吝啬,对自己要求过分苛刻,手头留了一大堆残卷。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述略》和《大同古城墙》两本,大致已见规模,还没来得及出版。近两三年来,李老师桌上常摆一大摞史籍,勾画夹页无数,多次提到金朝的粘罕,应是又有心得。今年六月,他从北京做最后治疗后返家,还带着一大堆书,准备完成一些研究,可惜残稿还留在电脑上,先生便仙去了。返同后没几天,我们通过电话,相约病好后畅游文瀛。但我此后竟没有去家里看他!这是毕生恨事,每想到此,觉肝肠断裂,恨自己的无情淡漠。
  
  13
  
  跟李老师还有城墙之约。说好的是,选一个云淡风轻的傍晚,携一袋花生米,二三片腐干,一瓶红酒,在城墙上倚栏,漫步,品酒,听风。可惜终未能成行。我记得,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李恒成老师上了城墙,听了回自己的足音。在那张照片上,李老师瘦影长长,让我想起他写的两首诗。
  
  《七绝.八仙日大同观灯有感》
  
  蛇岁灯展似火醺,万民空巷缺一人。
  
  可怜西京边塞月,倦等耿公到天明。
  
  《送耿公》
  
  腊尽薄雪别凤城,冷灰残烛动离情。
  
  并州千里关山路,几次回首听哭声。
  
  这个夏天,大同美得不能再美,我和小伙伴们畅游,笑谈,享受,可这中间,少了一个老伙伴。名城逶迤登高处,就中笑谈少一人。满腹经纶随东去,人间长留真性情。


  
  李恒成简介
  

  李恒成,山西大同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志专业,师从启功、赵其昌、黄秋云、白寿彝等。曾供职于大同浑源史志办、大同日报、小品文选刊。编辑《大同日报·云冈》副刊11年。发表杂文、散文、小说、序跋、评论等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中文、法文、日文版),主编《浑源县宗教志》、《浑源县人物志》、《浑源县国土资源》、《浑源地名录》;翻译清乾隆版《恒山志》。在报纸连载长篇学术著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述略》、《话说大同》、小说《虎穴夺龙》、《情孽》等。曾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省谱牒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大同市杂文学会秘书长、大同市诗书画印院常务理事。
  
  业余爱好:书法、绘画、围棋、古玩收藏、喝酒。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4-19235-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