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同市作协主席、作家任勇系列历史散文集《这就是北魏》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全书共收录了《从嘎仙洞到平城》、《咋样一个拓拔珪》等历史散文49篇,共22.6万字。这本书从拓跋鲜卑人发迹,建立游牧民族政权,统一北方形成南北对峙,到改革国家体制发展经济,迁都洛阳推行全面汉化,一直到北魏后期内外交困走向分裂,客观而形象地描写和分析了北魏文明,以及它对隋唐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贡献。
道武帝—拓跋珪
假如中国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北魏充其量也不过是一股小小的溪流,可我却的的确确在这小溪流里扑腾了好久好久。事情要从我接受山西省作协关于“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之冯太后传”的写作任务说起。从遍查资料,去伪存真,文学分析,打造结构,到伏案写作,在《冯太后传》身上用去一年半的时间,交给省作协,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和作协共同审稿,以百部书同样的面孔出版见读者,得到省作协主席杜学文先生在座谈会上的肯定。这本天蓝色的样书,带着油墨气息,捧在手里,激动在心里。几位同行朋友在省市报刊上,给以中肯而热情的评论,让我的心情,如潮水一般几度退去,又几度涨高。于是我决定,与其走不出,不如再返回,冯太后这个一千六百年前的女性,居然再次把我拉下了“水”。
我重新翻开了那些尚未尘封的资料,我又拿出散碎银两购买大量资料,凡是涉及北魏的书籍,多多益善。除了《魏书》、《资治通鉴》和《北史》,其它所有的资料也都对我有用。当然最大的用途,就是让它们帮助我大开眼界,重新认识北魏。
北魏名臣—崔浩
作为在平城区生活过六十年的我,自然在很早以前便知道,
大同对于南北朝时期意味着什么,道武帝拓跋珪、文成帝拓跋濬、文明太后冯氏、孝文帝元宏对于北魏又意味着什么。然而真正地进入北魏,了解北魏,品尝北魏的味道,体验北魏的脉动,却只有在这次“穿越之行”,才得以实现。我与许多北魏专家约谈,与平城历史学者交流,他们几乎与我有同样的认识。同样为平城能够拥有这样一段伟大的历史而自豪,自豪有四:其一,历史在平城时期,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其二,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在平城时期实现了对汉文化、农耕文化的膜拜;其三,北魏在平城时期由皇家带头推行经济、政治、法律等改革,为隋唐的强盛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四,文化、艺术在平城时期实现了中西合璧、民族融合,并由朝廷出面打造了艺术与宗教的圣殿,留下了驰名中外的文化经典。祖先的辉煌,让吾辈自豪。然而自豪之外,更多是沉重的忧虑,历史关于北魏的记载严重不足,北魏时期的遗产得以保留的了了无几,关于北魏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和文学艺术领域的表现严重滞后。其原因不得而知,许是少数民族的政权,许是这片苍凉的土地经历了太多风雨冲刷之后,记忆自然会淡漠,咋一想如此的解释并没有丝毫的分量。在北魏的溪流中折腾了几个来回之后,我忽然发现,一千六百年前近一个半世纪的北魏,竟然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在北魏的过往中和硝烟里,找到当今许许多多现实问题的影子,就其原因、道理、谋略、得失和过程,好像太阳从高空照下,透过茂密的森林,洒在地面上斑斑驳驳,既有阴暗还有温暖一样的真实,它就发生在身边,用肉眼即可看到,可触可摸。比如改革开放,比如官办文化,比如强化教育,比如扶贫济穷,再比如反腐败、扫恶打黑,还比如弘扬民族传统、实现中西方文化融合等等等等,似乎都可以在那段历史中找到踏过的脚印,找到呼出的气息。
冯太后
写冯太后时,我害怕有翻版,亦或抄袭之嫌,也担心前人的写作把我带向它途,所以我把各种版本的《冯》,都收起来,而且以前看过的,也尽量在脑袋里给予冷冻处理。这次我释怀了,以前的许多拘束和担心也荡然无存了。此次进入,我是以第三者身份,去看北魏,去写《北魏》。我为此买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九本装)。这套书曾经叫响图书市场,火得一塌糊涂。走马观花似地翻看,《明朝》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重新认识写作。作家写作如工厂出产品,那也得创新,读者的胃口也在不断的变化,任何读者都觉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所以我给自己定位,此次写作,体裁为长篇系列历史散文。既然是系列,每篇之间都有联系,或是人物关系,或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又不能等同于连载,每篇必须单独成章,让读者离开了前篇和后篇,亦可以读得懂。既然属于历史题材,就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必须有根据,不能拿古人的历史开玩笑,戏说的成分不能有。既然是散文,就说明是文学体裁,而不是评论,更不是考证,就需要有人物塑造,有情节,有故事,用故事来说话,来拉住读者。如何做到这些呢?我必须把自己穿越到一千六百年前,把自己摆到故事发生的地方和情景中去。
北魏道人统——昙曜
这就是假设,必须有的假设。
假设我就是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一位大臣,一位跟随他在马上征战了多年的武将,或者是被拓跋珪重用过的汉臣。假设我就是从西域过来的一位高僧,文成帝拓跋濬在武周塞开山凿石,雕刻大佛时,就有这么一位高僧在场,当时我就在昙矅的身后。假设我就是冯氏太后的一位追随者,她的一颦一笑我都见过,她一举一动、说话的口气、穿戴的衣衫和饰品、发怒时的自我控制、对待爱情的向往、对待黎民百姓和太监宫女的亲和态度等等,我都见过,甚至是熟悉得很。假设我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冯氏太后,家庭的影响和姑母的培养,与世事的造化,让我成为一个国度的操控者,我会怎么办?我会没有任何私心,没有任何瑕疵,去料理军国大事,对待黎民百姓吗?难道我是一个没有缺点的神仙吗?假设我就是拓跋子推,我亲自教导过献文帝拓跋弘,感受过冯氏的力量和气度。假设我就是少年拓跋宏,当冯太后的严厉和温暖,交叉而来时,我矛盾的心情,无奈的选择,不得不有的强迫和伪装,面对大是大非,我又毫无退路地拿出我最真实的一面。假设我就是瘫倒在平城街头一个流浪者,面对饥饿、面对宫城的浩瀚和威严、面对官兵的强悍和粗暴、面对豪门皇族的淫威和霸道、面对文人雅士和慈善者的施舍和关怀,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假设我就是拓跋鲜卑族的一员,我的先人曾经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可是我却面临着朝廷变革,要从我的手里拿走土地,拿走奴隶,拿走我的金银财宝,难道救黎民于水火非得这么做吗?假设我就是生活在洛阳的一位儒士,一群在我看来如狼似虎的鲜卑人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京都,但是我想错了,原来他们是如此彬彬有礼,如此敬仰汉文化,如此对待中原的百姓,可是战争还是爆发了,各地起义也是此起彼伏,怎么办?假设我就是孝文帝的后人,我亲眼所见元宏死后,他的继承者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文化和气魄不入流,就是品性不端,视朝廷和百姓如儿戏,我是怨天尤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假如我能得到江山,我能做些什么?我能像我的先皇那样,撑起将倾的大厦吗?假设我就是一支起义军,数万义军在我的麾下,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的义军是我登上天堂的梯,还是我进入地狱的替死鬼?被我杀死的人,还有替我去杀人的人,他们的身上、手上,到处都是鲜血,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孝文帝—拓跋宏
每当我打开笔记本,敲打新的一篇文章时,我不得不去做这样的假设。虽然我明白,假设之后,即如大醉而归,又如吸食了大麻,让我难以平静,甚至数夜无眠,然而我无奈,我只有这样。
但愿今天我能深深地入眠,度过一个安静、舒适、没有人打搅的夜。明天的早晨,会有一颗鲜红鲜红的太阳,那是属于我的,也是属于你的,我的读者朋友。
北魏名臣、《水经注》作者——郦道元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任勇:必须有的假设――写在《这就是北魏》收笔时https://www.sxdt.com.cn/show-14-18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