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古都、邑都、佛都,作为1982年中国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特点便是“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因此,大同有很多重要的建筑文物,主要包括云冈石窟群,华严寺、善华寺辽金建筑群,代王府九龙壁。大同因为这些重要的建筑文物,散发着作为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01回望古都 历史悠悠
大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国务院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战国时,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称平城。
秦汉时,平城是汉与匈奴争夺的主战场,著名的白登之战发生于此。汉武帝(58年—75年)在平城建通光寺,(乾隆21年即1756年改为北寺,今城区七校址)。这是大同所知最早建造的佛寺。
晋建兴三年(313年),拓拔猗卢“修秦汉故平城为南都,属代国”。
公元398年北魏道武皇帝拓拔圭建立魏,七月迁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灭北凉完成北方统一,史称北魏。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以平城为统治中心,创造了大同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雕凿了举世闻名的武周山石窟即云冈石窟。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大同隶属于东魏雁门郡。
公元550年,高洋建北齐,大同隶属于北恒州。
天宝七年(556年)改北恒州为恒安镇,又名东州城,隶属恒州太平县。
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代替。577年又灭北齐,州县并废,复置恒安镇,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此大同称云中之始。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立隋朝,改诸州为郡。大同隶属于隋朝的马邑郡,称云内。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大同设为云州、云中郡。李隆基开元年间,建开元寺,辽金时称大普恩寺,明称善化寺,俗称南寺,留存至今。
公元907年,唐亡,大同隶属于继起的后梁、后唐,始称大同,隶属于云州。
公元1044年,契丹兴宗将云州改为西京,设西京大同府。
公元1066年兴宗复改契丹为辽, 辽西京在大同的设立掀开了大同第二个辉煌时代的帷幕。
1062年重建规模宏大的巨刹华严寺,还建有湛然观(今太宁观)、思政堂,1049年至1060年连续12年大规模重建云冈十寺。观音堂、禅房寺、城北南堂寺、城东涌泉寺、龙翔宫,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都一时兴建,扩建,整修起来。
公元1114年,辽的属部女真族联盟长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称帝,建国号金。1125年,金朝整修大同,仍设西京大同府。
1296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25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于中书省河东山西道,辖八州五县。
1369年,明朝 修长城以阻止敌人侵扰,设大同为九边重镇之首。
1372年,明朝大将军徐达率军民在北魏都城和唐、辽、金、元旧土城四分之三,筑周13里的大同城。今日大同城的规模就是在此时奠定。
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1650年8月29日,大同经历6日屠城,城墙自垛截去5尺,城内一片狼籍,从此,大同废府,不立官。直到顺治9年才将移治阳高的府治迁回大同,清政府又从各地移民,大同才逐渐复兴。
1914年中华民国民同3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二十六县。大同废府留县,隶属雁门道。民国19年(1930年)3月废道。
1949年大同和平解放,为察哈尔省省辖市。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隶属山西省,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02北魏神话 经典云冈
佛教造像艺术至西而来,到平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云冈石窟的辉煌导致佛教艺术的回流,从早期甘肃龟兹石窟的西域风格到云冈石窟平城模式的建立,再到洛阳龙门石窟中原样式的延续,云冈石窟完成了佛教造像艺术的中国化,并影响了北中国以东、以南、以西全国诸多地方的佛教造像,从而掀起了佛教造像的高潮。
北魏云冈石窟不仅在佛教造像艺术上成为全国的典范,而且北魏建立的寺院经济模式、僧团管理制度都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塔崇拜到像崇拜的转变,而大像窟的雕凿是由云冈开创的。尤其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由于是皇家主持雕凿的,所以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空前绝后的,而且调集了国内外大量的能工巧匠和僧人,云聚平城、凿窟建寺、讲经说法、译经礼佛,一时,北魏平城信众倍增,成为全国的佛教中心。随之建立的僧团管理制度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寺院经济使佛教成为北魏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高僧成为上层建筑领导层的一部分。当时从凉州和徐州两次迁来的僧团工匠就达四千人之多。佛教造像不仅有皇家各方面的鼎力支持,而且具备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较高层面上的文化支撑,从而使云冈石窟的造像不仅是对佛教内容的宣扬,同时也是北魏政治和汉文化以及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载体。因此,云冈石窟的造像无论在规模上,佛教造像的水平上,还是在宗教的发展,文明的传播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创造了佛教石雕造像的经典之作。
北魏除给我们留下了举世瞩目的云冈石窟外,还曾建立过开启隋唐都城建设模式的北魏都城。在近年来不断发掘的北魏古城遗址中,一个辉煌古都的轮廓渐次清晰。方30里框定城址,北面宫城,南面民居,内城六街九衢,坊市分明,外城宫苑窟寺应有尽有,皇家宫苑、园林、墓地、狩猎场、寺庙观宇一应俱全。
03辽金烟雨 西都遗梦
在中国佛教史上,大同有太多的辉煌值得抒写。鲜卑浩荡而去,契丹乘骑而来。在平城的心脏地带,鲜卑的祖庙毁了,契丹的祖庙又建了起来,舍利塔塌了,建起了华严寺。建于辽代重熙七年(1038年)的国家佛教图书馆——薄迦教藏殿内,经橱林立,藏满经书,与天镇慈云寺毗卢殿内的藏经橱并称为海内珍品。旁边的露齿菩萨,俏立千载,被誉为东方维纳斯;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原件重构的大雄宝殿内雕梁画栋,佛像如云,煌煌巨制,世间少有。虽然,华严寺壁画因清朝董安的重绘神采大减,但是辽金时的大雄宝殿壁画在绘毕之初,定是风华绝代,领尽风骚。
帝王贵胄的笃信,善男信女的虔诚,使得寺庙一座接一座建,高僧一批接一批来,西都成就了中国佛教史上又一个辉煌。高僧云集,译经讲经蔚然成风,刊刻经藏,礼佛修禅,盛况空前,大同在皇家的庇佑和推动下再次成为佛教中心。
到元代时,华严寺依然香火旺盛,四万僧人同聚大华严寺,聆听高僧讲经说法。这听众中有九五之尊的帝王,有虔诚礼佛的贵族,更有各地名流和难以数计的普通信众。
薄迦教藏殿内的藏经橱,露齿菩萨,善化寺内的明王,大雄宝殿内的壁画,应县木塔,这诸多的文化遗存,足以使今日的古都再次焕发异彩。
04 明代风云 “九龙飞舞”
● 龙壁之都
大同实在是块风水宝地,睿智大度的鲜卑人创造了平城的神话,机智勇敢的马上民族——契丹人、女真人创造了200余年的西京繁华,明代的朱代王又给大同留下一件天下第一的珍品——九龙壁。我们伫立九龙盘绕飞舞的影壁前,不免对那位飞扬跋扈、性格暴虐、作害乡里的朱桂少了几分愤怒,多了几分感谢。
大同除驰名中外的九龙壁之外,还有五龙壁两座、三龙壁一座、一龙壁五座,共九座龙壁,这又是一个全国独冠。
● 九边重镇 北方锁钥
长城,这种中国古代古老而必要的防御形式在良田之北,草原之南绵延,大同被包围在一条条巨龙游蛇之间。今天我们再看不到狼烟,再听不到战马嘶鸣,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只有在北中国才能看到的苍茫和深沉,一种历史悠久的边塞文化。
05辉煌古都 盛世大同
走在繁华的魏都大道,举目四眺,西边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东边的辽金建筑群苍茫而厚重,御河之西的明代城墙被一座座木制城楼连掇成一条粗壮的长龙,城墙之巅的天空完整而干净,白云游荡其上,不论你的祖先是西域名匠还是中原贵族,不论你的祖宗是鲜卑大臣还是契丹子民,不论你是女真后裔还是蒙古传人,这一切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大同,它是民族融合的金色摇篮。
我们呼吸着古都的尘土和芬芳,在千年的辉煌与泥土中捡拾着古都的点点滴滴。大同曾经是盛世之都、佛教之都、艺术之都、军事之都、改革之都、融合之都。这一切构成了古都的辉煌,让我们仰望,让我们生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简介
【作者】 杨俊芳,女,笔名阿曼,号七岩山人。美术学硕士,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九三学社社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油画、国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杨俊芳:三千字说尽大同古今辉煌https://www.sxdt.com.cn/show-14-15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