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斌:我为什么写大同武术史?

 2020-09-01 17:46:06  来源:王占斌  编辑:同小新  关注热度:

以下文章来源于实战国术八法拳 ,作者王占斌

大同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底蕴、数千年来从未停歇过的文明与城市发展的交响、民族融合深处边塞文化的崛起和延续,成就了大同三朝古都、明清重镇、现代能源旅游城市的恢宏气魄。翻阅大同历史的卷轴,民风淳朴,尚武之风跃然纸上,这是一个一脉传承的文化的延续,不能割裂也不可能割裂,总有一双紧紧握住传统和现代的手在发挥作用。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必然是文化。不管以何种姿态出现,不管以何种形式绵延不息。而作为民族形式体育之一的武术,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大同的武术文化渊远流长,就拿近现代来说,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和取得的成就很多,再往上追溯,肯定有或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些模糊了,模糊了的是文化的延续,确切地说是武文化的延续。我有幸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大同武术的天地,从小到现在,从少年到中年,从最初的爱好到想探个究竟,已经三十多年了。用什么来述说这种经历,我想应该是不能自拨,但我越是不能自拨,越让我感到恐惧。不是恐惧武术本身,是恐惧武术文化的割裂和遗忘,许多人和事儿,随着肉体或传承的消逝而渐行渐远,甚至有的已经被遗忘的非常彻底,彻底的找不到蛛丝马迹。

引发这一恐慌的一个直接事件,是我遵师命在2010年筹备八法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之时。短短的数十年,许多资料随着当事人的去世而无法找寻,当时甚至连八法拳创始人李德懋的一张照片都没办法找到,尽管多方寻觅。一种沮丧和失望涌在心头,我常想,大同武术,被我们人为地不重视而遗忘了的,到底有多少?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有了整理大同武术资料的想法,并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手头也积累了一些大同武术尤其是师门八法拳的珍贵资料,这让我感到底气十足。

这些底气给了我勇气和信心,2017年春天,我决心编写一部大同武术的历史,起名《大同武术史》,当我把这个消息通过自媒体平台传递出去之后,应者寥寥。可以想象得到,有犹疑的、有冷嘲热讽的、更多的是吃瓜群众。这样的境况有很多原因,因为撰写《大同武术史》对于大同武术界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原计划写30万字。很多人又不了解我,认为光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也是,真的是困难重重,相对理解和支持来说,文献资料的匮乏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我来说,既然下定决心要做好一件事,就迎难而上。实际上,我在发布消息时,已经完成了六万字的框架,虽是一个枝干,但基本成形。需要的是往里边充实内容的绿叶。于是我把一个将近十个页码的目录当做绣球一样拋了出去。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是大同武术编年史、大同武术拳种发展史、大同武术文献史略。非常感谢的是,市体总、市武协给予了大力支持,将消息迅速传递到武协的各个组织,这个绣球传递到了很多地方,让大同武术界许多人知道我是认真的。我陆续收到了一些老拳师亲自送来或通过市武协苏丽敏大姐转来的资料。这让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有可写的东西。我说的是每天。是的,每天最少两小时的写作雷打不动。

在写作中,我重新审视了大同武术上的人物,几乎每一天,他们都浮现在我的眼前。很多大同武术界的老前辈,曾经在他们生活过的年代辉煌过,他们像骑在民族形式体育马背上的骑手,曾经策马扬鞭驰骋在传统武术底蕴深厚的北方大地上。他们的往事,他们掌握的武技,他们的传承和传奇,他们的生活和言行……,可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渐渐地被时光慢慢吞噬,说不准哪一天,就彻底地消失了。说真的,在大同武术界,忘记他们就是一种深深的罪过。我想,哪怕是一个名字、一张照片、只言片语的介绍,都可以将他们挽留住,让武术文化的血脉继续延续下去,让后人可以从中一窥端倪。同时,尽可能地理清大同现有各拳种的起源、发展,让拳种的传承脉络更加清晰,能够更好地继承、研究和为群众的健康服务。当然,还有文献方面的辑录和介绍,可以把一些零散的、属于大同武术范畴或武术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归整在一起,方便人们集中审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梳理式的参考。这些应该就是我撰写《大同武术史》的初衷或实际意义所在。

在写作《大同武术史》时,我不只一次告诫自己,不要带有色眼镜儿看待人和事,不要把武术界的一些恩恩怨怨带到这部书中。尽量地还原真相。能说清楚的,让事实说话。不能说清楚的,让原原本本的史料去说话。书中,有的人和事写的多,占的篇幅大,有的人和事写的少,占的篇幅小。多与少,取决于人物和事件本身,不以个人好恶为出发,我能做到的,也就这些了。从撰写到完稿,历时两年有余。2018年底完成了初稿,当初稿摆在案头之时,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本可以交到出版社出版。但我还是耐住了性子,我是一个相对追求完美的人,为避免各种遗憾,2019年3月,又一次在“市武协工作群”和各相关微信群等自媒体发布了消息。时间真是一剂良药,三个月后的6月底,我顺利完成了《大同武术史》二稿,从初稿到二稿,又有新的发现,又增加了不少内容,近70万余字。书中的一些内容,尤其是许多老照片都是首次披露,集中在一起,可能会得到更好地保存。我庆幸我的耐性,在正式出版之前,随时补充和修改润色,一定还会更加完善。

感谢武世俊、要子谨、王志强、侯建臣、李存义等武坛、史学、文化、社会各界巨子或翘楚,在百忙中为本书做序。感谢武世俊、布秉全、王志强、张侠、刘为民、张九功、张日华、杨俊芳、马子明等的题字题画,他们精彩的文字、诚肯而又实在的鼓与呼为本书增色不少,使《大同武术史》显得更加厚重。

由于著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2-19355-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更多

2024-06-02 18: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