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佛像
1500年前,
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下人声鼎沸,
数以万计的能工巧匠,
劈石开山雕凿佛像,
创建了云冈这座艺术殿堂。
1500年后,
痴迷石窟文化的作家唐晋,
用佛像篆刻,
再现石窟造像之美。
这是致敬云冈缔造者的一种特殊方式。
文博山西之前相关文章
▼
在所有细节之间所藏着的浩瀚
大佛下,依然听见那个工匠的凿石之声
寂寞加持,如佛光世界一条老龙
以不羁诗情与自由放达,幻化佛造像之美
“云上之心”表达的情绪比较微妙
与北魏石窟开凿者感受相同
山西晚报:“云上之心——云冈·圆融”佛像篆刻作品展,在云冈美术馆开展以来,关注度非常高。这是您和古代石窟艺术的一次非常纯粹的交流。从近年研究云冈文化到现在,您对云冈有一种怎样的情结?“云上之心”又想表达什么?
唐晋:云冈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存在,不仅仅因为图像学意义。我不是一个研究者,而是作为云冈文化的欣赏者、膜拜者在努力接近它。“云上之心”所表达的情绪比较微妙,它更多地趋向一种隐匿于虚空之中的垂注感受。这份感受或许与1500多年前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者们所感受到的相同。
山西晚报:本次展出的115件(组)佛像篆刻作品是您从3000余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都是以云冈石窟造像为主,作品无论是对整窟造像在结构上的繁简取舍,还是对个体构像入微入细的刻画,无论是线条运用的疏密,还是对光与影、虚与实的再现和把握上,都有哪些独到之处?
唐晋:没有较为广泛的对比就不能谈独到。众所周知的原因,印章对石窟造像的表现反映基本是一个以小摹大、以小喻大、以小见大的实质,势必要做不少减法或者是变化。一件事情做久了,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个人手法、方式,从而集聚成个性风格。可以这样说,我的佛像篆刻风格还是比较写实的,阴阳结合相对紧密,对仪态、神韵方面非常重视。并且,或者是我写长篇小说的原因,佛像篆刻上也多刻制容量偏多的组章,这次展出的两件“云冈意象”的作品长卷,长度均达到两米以上,就是一个佐证。
去麦积山考察
徒步者以磕长头的方式一路向前
山西晚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每件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石窟篆刻作品,都反映了您去过不少地方考察石窟文化。
唐晋:近五六年来,我自驾探访过不少石窟,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浙江等等,其中大多数都藏匿于深山老林,道路都不是那么好走,甚至需要反复寻找。对于我来说,参访石窟的最大好处,就是那种现场震撼感觉的不断积聚。长此以往,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有疲惫,有倦怠,有疏离,有麻木,但更多的是兴奋、感动。有时候回来很久,那些石窟的影像依然不时地在脑海、在眼前浮现。
山西晚报:走到哪里,哪里的石窟都让您心里有不同的触动。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唐晋:探访的多了,很多自我的事情都不再着意。看上七八个小时无暇吃饭是经常的,在四川被蚊虫叮咬简直苦不堪言,山路上盘来绕去,导航不起作用,见不到一个人可以问路,种种际遇,有时候人也会生发迷茫之心。要说经历的事情有很多,比如那一次从甘肃庄浪往麦积山走,沿途一段两边山岭高举,夹着中间一条弯弯曲曲的国道。道路上时常看到三三两两的徒步者,有时是孤独的一个人,他们以磕长头的方式一路朝向麦积山。天空湛蓝狭长,周边无比宁静,汽车的驰过都会令人感觉羞耻。
山西晚报:遍寻各种石窟文化,大概走了多少路程,都是什么季节去,路上有没有遭遇危险?
唐晋:假期安排的原因,一般秋天出行比较多,每次几千公里是有的。危险难免。常常遇到的是这几个关键词的组合:夜晚,盘山路,五轴六轴大车,远光灯,悬崖。这是很容易想象的场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迷路,那次从榆林窟出来,要往瓜州,但不知怎么就进入了戈壁。手机没有信号,汽车少半箱油,无人可以问,没有地标,从车里出来转一圈,看到的景致是一样的。戈壁似乎无边无际,天色即将黄昏。最后拿出所有地图,搜刮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赌博性地作出决定,认准一个方向开了近100公里,总算是看到了村落。有的时候导航也出问题,在陕西探访,至少两次导航将车导进了煤矿。
文化高僧昙曜带队开凿云冈
给世界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山西晚报:公元398年,鲜卑拓跋氏迁都平城(今大同)。为巩固统治地位,把佛教尊为国教,遂开凿云冈石窟。其中,主持开凿石窟的文化高僧昙曜在历史上很著名。
唐晋:昙曜所置身的时代给了他一切可能。在北魏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彼此渴望更深交融的大趋势下,石窟艺术无疑是最为直接也是最好的媒介。昙曜法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知道人心的重要性。
山西晚报:面对大气恢弘的昙曜五窟大佛像,很感慨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高超的技艺,赋予冷峻的石头以温度,来传承千年的灵魂,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歌唱。
唐晋:如果没有恭敬之心、崇高之意,一切技艺只能算作机巧。云冈的伟大远远超乎艺术的伟大之上,它整体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类集体内心所能抵达的最高境界。
山西晚报:任何事物发展到巅峰和极致,就意味着逐渐走向衰落。比方云冈,它的高潮与落幕是当时石窟艺术发展过程的体现。
唐晋:云冈也罢,敦煌也罢,其背后蕴藏着的力量难以用一句兴衰来概括。敦煌之来处有西域,有犍陀罗,更有希腊罗马;敦煌之去处有麦积山,有云冈;云冈之后又有龙门,其间不用说有天龙山、南涅水、羊头山……一方面有成住坏空,一方面有相生相续。看云冈不能孤立地看。
初高中对篆刻感兴趣
用削铅笔刀在小木块上学刻章
山西晚报:诗书画印历来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和生活品质,篆刻也是一门在方寸之间精雕细刻的高雅艺术。很多时候,高雅是从普通逐渐演绎来的。您何时对篆刻有了浓厚的兴趣?
唐晋:对篆刻产生兴趣应该是在初高中时期,自己瞎玩,什么都不懂。记得当时太原有一家叫做小草堂的店铺,最早卖一些文房用品还有外国邮票什么的。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那家店里看到很多印章章料,但是买不起,于是到学校的木工房里捡些小木块,用七分钱一把的削铅笔刀学着刻章。上语文课时给同学刻,经常被老师没收。
八九十年代的社会之风变得浮躁
创作的很多作品和自我滋养有关
山西晚报:上世纪80年代,各种思潮碰撞。人们告别了压抑和泯灭个性的过去,重新发现和确认个人价值。很多青年开始创作,文学、诗歌、绘画、篆刻等一波接一波兴起。当时上学的您赶上了这场深刻的变革,写了很多诗,此外还喜欢上了绘画和篆刻。
唐晋:其实这一切主要跟个人爱好有关。现在一般都会联系很多时代因素,但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人。做这些事情,首先是自我的滋养需要。自我都无法满足或满意,如何去影响别人?
山西晚报: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愈发浮躁,先前对于文学和艺术的推崇荡然无存,很多曾经受到追捧的文艺青年被边缘化,流行之风似乎要把艺术的灵魂吞噬掉。这段时期,您主要在做什么?
唐晋:那段时期主要做报纸副刊编辑。个人创作则以长篇小说为主。我的几部长篇小说都是那个时期完成的,比如1995年发在《花城》的《夏天的禁忌》,1999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宋词的覆灭》,以及完成十年后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玄奘》。
山西晚报:这段时期,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停止创作,诗和远方渐渐模糊。对于喜爱的诗歌、绘画和篆刻,您内心有没有过彷徨?
唐晋:我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聊天,我说,那首歌里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田野”,其实应该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苟且无处不在,诗,艺术,都存在着苟且。在我看来,其实坚持就是最大的苟且。只有在你真正热爱的事物中,你才会知道自己。
山西晚报:您此后创作的作品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唐晋:以前的创作可能用脑比较多,现在用心比较多。
山西晚报:创作某个作品的时候,您亦诗亦画亦刻,会把这些表达方式运用到极致,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唐晋:多年以前,我在一次交流中表示,诗里面有绘画无法表达的东西,反过来也一样。创作就是要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表达角度。我也曾经说,既然在今天,诗啊艺术啊都是无用的东西,那为什么不把它们做得更精致?
诗和篆刻,都要用心力来雕琢
圆融是我的理想,是尽善尽美
山西晚报:您倾注所有心血篆刻的石窟造像艺术作品,重点关注的是哪些石窟?
唐晋:云冈石窟近六万尊大小佛像,无一不是文化经典。我尝试着把参访过的石窟都不同程度地刻一遍,目前刻过的有巩县石窟、广元千佛崖、沁县南涅水,以及敦煌、天龙山的一部分,云冈石窟是其中之一。
山西晚报:成功的篆刻作品必然经历从无到有、由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您雕刻作品的时候,是对着实物写生,还是参考影像或者凭借记忆完成?
唐晋:任何艺术创作都是综合因素、综合能力的体现。照片肯定是敬造的基础。实际上,现在我们所说的记忆最终会有多种重叠,甚至在局部会彼此取代,因此复观照片,既是一次重温,更是一次细细的、近距离的解读。想象几乎不存在,变形是必然存在的情况。我们都知道用来篆刻的石材一般不会很大,我常用的也就在3-4厘米之间,方形居多,最近多选用长方形。由于石窟造像各自有不同的环境因素,有时候需要把较为宽敞的场面距离缩近,举例而言,有的大窟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还有对狮形成一组关系,从我们的角度看去,基本上是平行式的,以佛为主依次向两边展开。事实上如果能进入窟内,他们前后是有空间感的。为了尽可能体现这种空间感,有时候就要变形,甚至用减法。此外,由于窟龛几乎都在山崖高处的原因,我们视线所及,包括拍摄的照片,本身多带有变形。
山西晚报:云冈石窟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石窟最大的17米多高,最小的才2厘米,让人叹为观止。可是,您篆刻的作品比那些还要微小。拿起刻刀的瞬间,您是不是和当年那些无名工匠一样,也是成竹在胸?
唐晋:最近我才渐渐理解了什么是惯性。某种惯性持续一旦久了,就会成为本能的一部分。当然,工匠也是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方能成为自身。
山西晚报:古代的石雕匠人用自然界的山石建造了宝贵的艺术殿堂。您现在选用的材料种类丰富,洋洋洒洒3000多方印,也堪称是微缩版的艺术宫殿了。
唐晋:我试过很多种石料,寿山、青田、老挝石、贵州夹板、云南红、仙居、萧山红、印度红、巴林、青海荔冻、辽宁绿等等。经常用的是青田里一种接近封门的料,很便宜的那种,因为它行刀流畅,随刀而崩,符合石窟造像那种高古残损的气质美。前一段时间,我还尝试在板瓦上篆刻。从大同几处北魏遗址捡拾过一些北朝板瓦残块,包浆很好,澄泥高温烧制,上手很重。除了偶尔有沙粒,手感还是相当不错。
山西晚报:这些石头对于篆刻有什么要求?
唐晋:比如青田石非常适合行刀,很利落,我多选用;用青田石来表现远古佛像的沧桑感比较到位。老挝石要腻一些,适合作一些细部的刻画。
山西晚报:有人说,您的篆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态描摹与雕琢,而是以诗人潇洒不羁的诗情与自由放达来完成的。诗和篆刻,在一件作品的表达上,有什么交集?
唐晋:都要用心力来雕琢。
山西晚报:“云冈·圆融”是展览的主题。我想,圆融,就是圆满融通的意思。在艺术的道路上,圆融也代表了您追求的一种境界。
唐晋:作为展览主题,“云冈·圆融”更多意义指向众人的帮助。例如云冈石窟研究院盛情邀请,提供高等级平台,使我的作品得以充分展示,与观众交流。这场展览不是一个人的,它背后有很多推手在合力,有很多团队在默默付出。并且,还有国内三十多位著名书画家、作家、文物学家为我的作品题跋,相得益彰,令这次展览的主题具有了不断开掘着的内涵与不断拓展着的外延。
对我而言,圆融是理想,是尽善尽美。
▲唐晋刻佛印
文博山西唐晋系列
▼
唐晋丨时间的瞳孔:光向着云冈疾驰
唐晋油画展┃又一次把悲愤引向寂静
奇异之书|帝国海洋里,潜藏着迷离和背叛,及失踪的鲛人
西行访窟记│第一天:涛波依水 万佛列阵
西行访窟记│第十八天(结束篇):往西,神的方向
唐
晋
1966年8月出生,太原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宋词的覆灭》《玄奘》《鲛人》《鲛典》《唐朝》;中篇小说集《天文学者的爱情》《王昭君》;短篇小说集《聊斋时代》《景耀》;诗集《隔绝与持续》《月壤》《金樽》《侏儒纪》;散文集《飞鸟时代》;文化专著《红门巨宅——王家大院》《二十四院的风度》《太山寺考》等。近几年专攻石窟文化造像篆刻。曾参加“乡村计划·1993”艺术活动,近年来分别在太原、长治举办“诗性的奔突”个人油画展,2018年参加“灵性的回归”首届中国当代诗人绘画巡回展。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志英
本文刊载于2019年8月7日山西晚报
图|云冈石窟研究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转发|文博山西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访谈|唐晋:以“云上之心”向云冈致敬https://www.sxdt.com.cn/show-12-18920-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