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同如何一步步从盛乐走向平城盛世

 2019-02-27 09:11:47  来源:大同文传  编辑:大宝  关注热度:

  从盛乐走向平城盛世
  霜枫酒红

  北魏时期陶俑
 
  拓跋珪迁都平城
  公元398年,鲜卑人拓跋珪带领着他的族人在已占据今日的华北大部分地区之后,将其国都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平城(今大同),并且称帝。
  从此,一个史称北魏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其历史大散文《大唐从何处走来》中认为,正是有了北魏政权的巨大成就,才有后来的隋唐盛世。
  这位谥号为道武皇帝的拓跋珪(公元371年—公元409年),是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寔之子。代国建国三十九年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这个民族政权被前秦消灭。拓跋珪随着母亲贺兰氏流亡,在独孤部的刘库仁麾下长大。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北,统治大半个中国的前秦帝国轰然倒塌,构成前秦的各个族群纷纷自立,中国北方再次陷入混战。
  3年后,16岁的拓跋珪趁乱复兴代国,即位为代王,建元登国,定都盛乐。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正式定国号为“魏”,将国都迁到平城(今大同)。
  拓跋珪选择背靠大漠、俯瞰中原的桑干河流域作为根据地,在桑干河流域又选择位置居中的平城定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与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在之后漫长的岁月,纵使民族、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迁,大同依然能够保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可见这一区位的明显优势。
  定都平城后,拓跋珪扩张疆土,“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建立各种制度,进行规模宏大的首都建设。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都城达97年。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大都市。正是这超凡的举动,开启了大同后来作为辽金西京、明清重镇的厚重历史。

  北魏时期陶俑
 
  拓跋鲜卑肇兴盛乐
  作为一个历史民族,鲜卑族为东胡分支之一,以渔猎为生,起源于大兴安岭崇山峻岭间,以山为号而称鲜卑。东汉初年走出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拓跋鲜卑开始向西、向南迁徙,到达漠南“匈奴之故地”,即阴山南北与河套地区。
  后世称为北魏始祖的拓跋力微在位第39年(258年)之际,率部迁徙至盛乐,并在盛乐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诸部君长皆来助祭”,观望不至的白部大人被拓跋力微“征而戮之”,于是“远近肃然,莫不震慑”,从而确立了拓跋力微的部落酋长盟主地位。
  盛乐作为拓跋鲜卑政治中心的序幕开启了。
  盛乐是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形态的交汇区,历史上以游牧生产方式为主,一直是北方各游牧民族生息繁衍、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南向进据中原的重要后方基地。
  西晋朝永嘉四年(310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猗卢以“勤王”之功,受晋封号为大单于、代公,建立代国,从政治名分上成为西晋王朝的属国。代国“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徙民数万家以充实其地。建兴二年(314年),拓跋猗卢进封为代王。代国建立后,实力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一个占地广阔、实力强大的北部边疆政权,“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
  拓跋什翼犍即位后,“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进一步加强了政权建设,在国家化道路上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什翼犍仿照中原王朝设置年号,命名曰“建国”,又设立官职,“始置百官,分掌众职”。其官僚体制既保留拓跋鲜卑传统部落联盟政治体制,设置南部大人、北部大人统摄各部落;又仿照中原王朝设置了长史、郎中令、内侍长等官职,参与重要国事的谋划、决策。
  从公元258年“迁于定襄之盛乐”开始,至北魏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以盛乐为中心的拓跋鲜卑政权前后绵延140余年。
  “盛乐时代”是北魏王朝的前身。正是有了盛乐肇兴,拓跋鲜卑才获得部落联盟酋领地位,得以逐步步入中国历史中心舞台。正如著名学者李凭所言,盛乐“曾经是整个漠南的中心”,“它的鼎盛与鲜卑族拓跋部的兴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北魏时期陶俑
 
  到盛乐博物馆理解历史
  和林格尔县盛乐镇以饲养奶牛为主导产业,世界级的企业蒙牛、伊利公司都在这里设厂。盛乐今天的牧业产业优势,自然让今人想到历史上的盛乐同样适宜游牧民族生存、发展。
  今人理解古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参观博物馆。虽然鲜卑人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但是一个设计独特的盛乐博物馆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演变历程。
  盛乐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乐古城遗址东侧,是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唯一以展示鲜卑历史文化为主的博物馆。建筑采用半地下覆土式、生态环保型设计。其附近就是北魏城墙、明朝遗迹、清初烽火台等。
  沿着下沉台阶似乎在走进考古现场和历史深处,似乎在由参观者转换为参与者、见证者。展陈第一部分就是盛乐古城春秋史陈列展,其二为鲜卑族历史与文化,其三小板申东汉壁画墓复原陈列。
  遵循鲜卑民族的迁徙线路,博物馆在“鲜卑历史文化专题”中梳理了祖先生活、拓跋鲜卑南迁、建都盛乐、入主中原、从云冈到龙门、文学艺术的升华(《敕勒歌》与《木兰辞》)、鲜卑民族的历史影响等主要内容,勾勒出一个勇于自我变革的民族的形象。
  嘎仙洞复原、桦树皮桶、北魏六边形砖、北魏瓦当、陶俑,云冈石窟造像复原、龙门石窟造像复原、花木兰形象……以北魏考古成果和人物雕塑、场景绘画及图表等,借助声光电展示拓跋鲜卑从嘎仙洞走出山林,两次南迁,始祖拓跋力微盛乐奠基,穆帝拓跋猗卢建立代国,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的历史过程,展现了民族融合与进步和开放包容的鲜卑文化特色。
  复原的小板申村东汉壁画墓是内蒙古发现的最为重要的东汉时期壁画墓。盛乐博物馆对壁画墓进行复建,将北魏封建地主的庄园生活、东汉时期乌桓和鲜卑民族的生产生活现状等生动地展现出来,成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鲜活资料。
  对于大同人而言,更容易对盛乐博物馆及其展览产生兴趣——深入了解盛乐,不仅有助于了解拓跋鲜卑从何处来,而且有助于理解后来的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与深入汉化政策。
  盛乐时代的拓跋鲜卑政权并没有突破作为中原王朝边疆属国政权的政治规格,总体上也没有突破作为塞外草原游牧政权的基本性质。迁都平城后,拓跋鲜卑政权的性质则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治制度、礼仪制度、都城建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原王朝政治文化特征。
  尤其是在一统天下的强大政治动力驱使下,拓跋鲜卑政权入主中原之后,很快就实现了由塞外草原游牧政权到中原王朝、从边疆属国政权到皇权国家的华丽转身——平城时代的北魏王朝,本质上已与秦汉以来的历代中原王朝无异。

  复原的东汉壁画墓局部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2-18285-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