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万里茶路形成,南起福建五夷山,北至库伦(蒙古乌兰巴托)恰克图,西至欧州,那么
大同在这条万里茶路上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定格在什么座标上,本文拟就此谈一下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清实录》、《晋商茶路》、《山西省志》中一些有关大同的记载
1、《清实录》中一些有关大同的记载
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二月二十四日,乾隆帝谕曰:“前黄廷桂奏请于晋省购买驼二三千只。已有旨令于直隶、山西两省如数购办解往。今据黄廷桂奏称,驼只一项,宜多为筹备,务须购足二三千只,迅速解往等语。昨裘曰修称,大同一带,见商驼甚多,若及时购买,尚属易得。著谕明德(山西巡抚)即速委员,多方购办二三千只,解甘应用。”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三月初十日,山西巡抚和其衷奏:“请开宁鲁口以通商旅,以便民生。晋省北部向来有边墙一道,蜿蜒九百余里,历年久远,半多残缺。长城以内大同、朔平、宁武等府,长城以外归化、丰镇、宁远等厅,数十年来,内地人民到边外各厅垦种贸易,加之征粮纳赋,常见穿墙来往,络绎不绝于道者。查边墙一带,旧设堡门四十三处,其杀虎口等三十五处口俱已开通,允民穿行。每口建立木栅,驻扎官兵,负责启门稽查,以便商民出入,历久相安无弊。唯有宁远厅之碌轴等三十多个村庄不能取便。以致碌轴等村民贩运粮物必绕道而行杀虎口、保安等长城口,逾越崇山峻岭,肩挑驼载,往返三至四天才能到达内地。且左云等县地瘠民贫,全靠碌轴等村之米粮接济,如此交通不便,实于民生大大不利。为了黎民百姓,本官朔平知府皆到边墙处实地查堪过,一旦启开宁鲁口,亦不会妨碍国家边墙军务,恳请开恩俯准。得旨:‘可开宁鲁口’”。
乾隆四十八年(1783)七月初三日,乾隆帝谕曰:“贼犯马之玉等在蒙古地方伙众肆窃马匹数十匹之多,情节甚为可恶,不可不究拿伙党严行惩治。至守口弁兵,稽查匪类系其专责,乃把总张孝(隶大同镇)等串通兵丁受贿纵放,尤属大干法纪,无论得赃之多寡,自应一律从重治罪。著传谕农起(山西巡抚)遵照审办。”
乾隆五十四年(1789)正月二十二日,由于自恰克图停止贸易以后,因大黄为俄罗斯所需之物,价格倍增,致使走私贸易猖獗,屡经严禁,但商人等冀图厚利,将大黄带往新疆,转售与俄罗斯,乾隆帝传谕山西巡抚等,实力严饬张家口等处,不得将大黄出口。山西巡抚海宁上奏朝廷曰:“大同府沿边一带界连蒙古与俄罗斯较近之地,所需大黄各赴内地购买,令其呈照地方官,发给印票,注明觔数,行知经由关口验票放行。如私行夹带及无票之商,即行拿究。”
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山西巡抚蒋兆奎奏:“山西省北边墙一道中,有杀虎、宁鲁、得胜等三十六处,向于杀虎口设立监督,凡货物往来必由该口投税放行。乾隆三十九年经前抚和其衷奏请,于左云县属宁鲁口添设税口,税务仍归杀虎口监督派人征收,奉旨允行在案。兹查,近来各货多在大同府城聚集,由府城出宁鲁口至丰镇发卖,计程三百六十里,出杀虎口远至五百二十里。道里既远,则脚价增添,货物因而昂贵,若由大同府出得胜口添设税口,镇厅经止百里,道里甚平坦,车辆可通。请于得胜口添设税口,俾货物就近投税,赴丰镇实属商民两便。”朝廷“从之”。
道光六年(1826)十月十九日,因征调各路官兵并粮饷军火器械,由甘肃赴回疆镇压反清起义军,急需备用大量驼只远送,道光帝于是日谕内阁:“福绵(山西巡抚)奏,分路购办驼只,拟由内地行走。前因军营需用驼只,令福绵于杀虎口、归化城等处如数(六千只)购备,……现当军需孔亟,此项驼只,著即分投购备,由陕境解送前往。”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64.1.21),据杀虎口监督俊达上奏朝廷关于“请严禁奸商绕越,由地方官协查,并禁东西边口私行出入货物”各一折,同治帝谕曰:“……自杀虎口起,东边一带至新平口内,除得胜口照例征税,宁鲁口严稽过货外,其西边一带至陕西神木口止,所有私行出入货物牲畜均属严行禁止。并饬守口弁兵,常时驻守,实力盘查,毋得仍向玩忽。”
2、《晋商茶路》(程光、李绳庆编著)中一些有关大同的记载
茶帮“渡过黄河后,从沁阳县取道太行山峡谷,北上泽州、长治,走出上党山区,经子洪口进入晋中谷地晋商的家乡。在祁、太老号稍事休整后的晋商,全部改换畜力大车,经徐沟、太原、阳曲、忻州、原平,直抵代县黄花梁。此时,一部分沿“走西口”的通路,经岱岳(山阴县)、右玉,穿过古长城的杀虎口去了归化(呼和浩特)包头,大部分经应县、大同到达塞上重镇张家口。”
“清代大同成为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马帮、驼帮终年不绝,更是‘茶马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大同市西北长城上的新荣马市,明代就已开放,曾相当繁盛,清代转向正北与内蒙交界处的得胜堡,店铺林立,旌幡飘摇,商市相当繁华。”
“张正明《清代的茶叶商路》就记录了福建茶叶运至汉口后去往张家口的路线,‘转汉口至樊城起岸,贯河南入泽州,经潞安抵平遥、祁县、太谷、忻县、大同、天镇到张家口。……无论是销往西路或北路的茶叶,必经张家口集中转运,这似乎已成一种行业习惯’。”
“逐渐形成的张家口为枢纽的几条旅蒙商路:……4、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北京;5、大同——张家口——多伦诺尔(今内蒙锡盟多伦县,“山西会馆”尚存)”。
清王朝统一内蒙古地区后,设杀虎口监督署,署下设大关总局,管辖宁鲁口、归化、高庙、得胜口、新平口、朔平、西镇川、小村、西包头、河保营各分局和东镇川、托克托、皇甫川等税卡。
3、《山西省志》中一些有关大同的记载
该志为日本同文会编,调查工作着手于1908年,1917年三月成书,故书中记载的应是清末民国初的情况。
“此地自古以来便是山西北部的重镇和附近物产的集散地,因而大街各种商店鳞次栉比,尤以钱铺最多,竟达三百四十余家。商业原来颇为发达,……北门外有很多货栈和旅店……”
“城区略呈椭圆形,以四牌楼为中心,街道向四面延伸。以东、西、南、北四大街及北大街中段向西拐的大府巷等处为繁华地区。街道比较宽阔,大致有八九米,而且分为人行道和车行道。……但中间的车行道是土路,天气晴朗时,黄尘滚滚,遮天蔽日”。
“南关(南门外)住户、商店栉比鳞次,有很多制茶作坊。北关(北门外)地当通往火车站及其他地方的要道,马路宽阔,有不少地方可令人忆起昔日繁华景象。”
“交通四通八达。……远自北京、张家口,北至丰镇,均极便当。”
“此地(大同县)有如下几处会馆:广东会馆、八旗会馆、榆次会馆、湖南会馆。……大同是大同、阳高、朔平、平鲁等地的商品交易中心市场,人口两万,商业繁荣,……此地的牙行均自营批发业务,并拥有仓库设备,故一般称为货栈。有的牙行还备有客房,成立了行栈组织,为客户的交易提供方便。经营的商品有的由北京、天津、张家口运来,再转往各地,有的经此地运往省外。
现将主要贸栈的名称和经营的商品列下:
积成公司(粮食、木炭)、合顺公司(粮食、木炭)、永源行栈(杂粮)、清昌公栈(粮食)、平和行栈(粮食)、东成栈(粮食)、明清栈(皮毛)、鲁麟栈(皮毛)
此外,拥有客户的货栈如下:
福成店、天德店、道德店、琵琶店、南永顺店、大德店、恒隆店、天吉店、合盛店。
天镇“经营批发业务的牙行有以下三家:庆合局、庆合公、义合局。”
“钱铺的业务比较繁忙,钱铺除主要办理货币兑换外,据说很多还无限制地发行钱票,以维持资金周转。……”
现将其中主要几家的字号列下:
“阳高钱铺有以下三家:德庆永(西街)、万泰和(南街)、德顺永(南街)”
“大同是仅次于省城太原府的城市,地当山西省通往京津地方及蒙古方面的交通要冲,……雁门以北的商业中心。……现将大同至各地的交通道路列下:一、自大同至张家口及京津地方。……二、北经丰镇至归绥县城线。三、南过雁门关至太原线。四、西南经怀仁、朔、河曲至陕甘地方线。五、西北经杀虎口、宁远至归化城线。”
二、几点肤浅认识
“论从史出”,一切历史结论,必须由史实说话,以史实为基础,以史实为依据。从以上“三书”的史实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大同是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更是“茶马之路”上的重要商埠。是山西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山西仅次于太原府的城市,往来“各货多在大同府城聚集”,成为山西北部最主要的货物集散地。
2、交通四通八达,是山西省通往京津地方及蒙古、欧洲方面的交通要冲。
3、控驭着山西北部长城沿线的三十六处交通关卡,其中有三处主要税卡,即杀虎口、得胜口、宁鲁口,及杀虎口监督署下设的局、卡的大部,即如高庙、新平口、河保营等,这些税口都由大同绿营兵驻守。
4、具有强大的驼只远途运输能力。《清实录》载:大同一带,商驼甚多。仅一次就要在杀虎口和归化地方征购六千余驼只。骆驼号称沙漠之舟,这就佐证了大同地区集聚了万里茶路上长途奔涉的强大运力。从而出现《晋商茶路》一书中所描绘的“马帮、驼帮终年不绝”的景象。
5、大同的商业十分发达,大同城的大街上,“各种商店鳞次栉比”,“商业原来颇为发达”,“雁门以北的商业中心”。清代的得胜堡,店铺林立,旌幡飘摇,商市相当繁华。
6、大同的外向型经济相当兴盛,仅大同城内的钱铺“竟达三百四十余家”,主要钱铺字号即有“中永兴”等12家。外地驻同会馆即有广东会馆、八旗会馆、榆次会馆、湖南会馆四处之多。大同县城的各色牙就有三百一十名(《大同县志》)。“牙”即为商业经纪人,“牙行”即经营批发业务的商行,大同城的主要牙行(货栈)就有积成公司等8家。
由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同是晋商茶路上的一个主要节点,也是万里茶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应该说是名至实归,众望所向的事情。山西北部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与其相抗衡。
三、主要原因
追根溯源,大同之所以能够成为万里茶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有其种种原因,我以为最少有这样三点值得一说。
一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正如《山西省志》所言:“大同是位于山西北部平原中的大城市。以往所以成为山西北部商业和政治上的中心,并在军事上占据重要地位,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如今此地的商业亦不见有严重的凋敝景象,凡进入山西北部地区的商品,仍均由该地中转。”
二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大同在北魏时,作为京师的平城,是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会。及至“辽代(907—1125),西京大同设市,为货物贸迁之所。除设榷场与北宋通商外,还与女真、丁厥、焉舍、波斯鲁、高丽等国通商往来,多为茶马互市。元统一全国后,大同通往蒙古、俄国的商路得到拓展,西方各国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接踵而来,大同成为北方重要商都。明代大同不仅是九边重镇,同时是蒙古‘入贡’的必经之道和蒙汉人民贸易的重要场所。”隆庆五年(1571)秋,与蒙古贸易的马市
“贡道确定后,这里经常是‘贡使络绎,商队接踵’。蒙民以马牛羊骡驴及皮货换取中原的绸缎布绢棉”帛等(《晋商茶路》)。上千年历史积淀,为大同成为清代万里茶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三是现实的原因。清代,大同仍不失为山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仍不失为清政府的一个军事重镇。其时,作为行政区划的山西大同府辖州二(应州、浑源州)、县七(怀仁县、山阴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大同县)。那时的蔚州、广昌亦为山西大同府属。而作为军事区划的大同镇辖本标中、左、右营及分驻之一协(杀虎协:协标左营、协标右营),二十四营(河保营、保德营、宁武营、偏关营、镇西营、平鲁营、靖远营、归化营、水泉营、新平路、浑源营、天成营、阳和营、得胜路、丰川营、助马路、怀仁路、东路营、忻州营、北楼营、灵丘营、山阴营)。各协营共分防汛地126处。营汛又共分管墩塘575处。而且雍正三年前,朔平府之朔州、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以及乾隆十五年(1750)始,迄于光绪十年(1884)之丰镇厅亦归属大同府管辖。
这些原因造就了大同、成就了大同,大同历史地、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清代万里茶路上一个重要节点的重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客观现实的必然,地理位置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定位,客观的定位,自然的定位。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浅谈大同在万里茶路上的定位https://www.sxdt.com.cn/show-12-17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