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凄婉的故事——女儿墙的由来

 2018-12-03 09:39:52  来源:大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辑:大宝  关注热度: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王实甫《西厢记》
  女儿墙,多少凄婉,多少浪漫
 
  城墙上的女儿墙
  登临雄伟的城墙,抚摸厚重的城墙,左右两侧的便是女儿墙,也称“压檐墙”,内侧矮墙也称宇墙,大同城墙内侧女墙高1.1米,外侧墙也称垛墙,高2米,女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守城士兵在城墙上作战及行走的安全。
  城墙外侧女墙,间隔设有0.6米的缺口,为垛口,垛口下方设有射击孔,因此这外墙也称垛墙,这些都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设施,起瞭望、射击、隐蔽的作用。

 
  女儿墙的传说—一段凄婉的故事
  城墙上的矮墙为什么叫女儿墙,这一名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凄婉的故事。据说秦朝以前的城墙上没有这堵矮墙。到了秦朝,由于战事频繁,修筑城墙也很频繁,每年都有许多人为此而服劳役。这一年,在服劳兵役的人群中,有一个带着十岁小孙女的头发花白的老工匠。
  老工匠的儿子从军打仗死后,儿媳妇受刺激疯癫而落河淹死,只留下这个十岁的小孙女与爷爷相依为命。小姑娘长得聪明伶俐,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可惜小时候发烧,腿变成了残疾,整日只能静静地坐着,不能奔跑玩耍。
  爷爷做工的时候,小姑娘总是坐在城边,提醒往来做工的叔叔、伯伯注意安全。一天,小姑娘和往日一样又坐在城边看大家干活,这时有个瘦弱民工,背着个沉重的土筐,步履踉跄地从小姑娘身边经过,昏头昏脑地走到了城边,脚步还要往前迈。小姑娘见状来不及喊,就用手使劲向里推那个民工,不想用力太大,自己失去平衡,摔下城去。老工匠和全体民工悲伤极了,把小姑娘埋在她平日坐的地方,并沿城垒了一道和坟一样高的矮土墙,民工们都把这道墙叫女儿墙。女儿墙的名字就这样在一代代工匠中流传了下来。
  后来,筑城时为了保证在城上行走人的安全,便在城上筑起一道矮墙,定名为女儿墙,也是为了彰扬小姑娘舍己救人的精神。


 
  史书记载
  《辞源》里是这么说的,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
 
  《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意思就是因为古代的女子,是卑小的,没有地位的,所以就用来形容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这就是女儿墙这个名字的由来。
 
  宋《营造法式》上讲“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就是城墙边上部升起的部分。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写道:“只见女墙边虚所搠旌旗,无人守护。”这里的“女墙”一词,就是指城墙顶部筑于外侧的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以在反击敌人来犯时,掩护守城士兵之用。有的垛口上部有瞭望孔,用来瞭望来犯之敌,下部有通风孔。
 
  《武备志·军资乘·守一》中说:“悬眼制,每垛当中,自城面平为孔,孔高九寸,约砖三层,砖厚二层。平面以下,两方砖对,中为弯渐渐平缩,每砖一模,编成层数字号,烧于砖上临用只用只照号垛,如寻常甃砌力同。……虏每取矢,看准数垛;伺我守城者一伸头颈外视,即取射之,无有不中,使我身不敢当垛,目不见外贼。……必有此悬眼,贼远则瞭之垛口,铳矢射之,贼近,我兵不出头,以身藏垛下,于悬眼内下视,攻城者虽有铳矢无所施。……每悬眼上加木盖一个,以防铳矢尤妙”。
 
  《古今论》记载:“女墙者,城上小墙也一名睥睨,言于城上窥人也。”由此可见,女儿墙不仅与窥人有关,而且还另有一个直露的名字,只是“睥睨”一词太过于瘪口,不如“女墙”含蓄,所以后来“女儿墙”叫法流行较广。
  李贺在《石城晓》一诗中写道:“月落大堤上,女垣栖乌起。”杜甫《题省中院壁》诗中写道:“掖垣埤竹梧十寻。”中的“埤”指的就是其第二个意思,即泛指矮墙之义。
 
  刘禹锡在《石头城》一首诗中写到:“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李渔在《闲情偶记·居室部》中写到:“予以私意释之,此名以内之及肩小墙,……,岂妇人女子之事哉?”




 
  建筑上的女儿墙
  如今女儿墙已成为建筑的专用术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儿墙的浪漫和诗情画意也不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了,只是国家建筑规范中的90厘米高的砖混结构式的一堵矮墙而已。它回归了建筑的本原,在建筑物上起着它应起的作用。一般在一些单元楼的屋顶上,成为建筑施工工序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封闭性的一部分。


 
  不倚短墙,怎知春色含蓄之美?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2-17655-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更多

2024-06-02 18: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