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文化 解密:行走的云冈音乐窟里,破壁而出的弹指少年,你手指间打响的是怎样的鲜卑?

解密:行走的云冈音乐窟里,破壁而出的弹指少年,你手指间打响的是怎样的鲜卑?

 2018-10-16 08:50:31  来源:文博山西  编辑:小青  关注热度:

  ▲破壁而出的弹指少年可视为我国最早的音乐指挥家

  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
 
  真容巨壮,
  世法所稀。
 
  1500余年前,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在离都城平城30余里的云冈石窟游历一番后,
  在《水经注》中写下这样的美句感叹。
  他当时看到的云冈石窟,
  “凿石开山,因崖结构”,
  以皇家气派矗立于武周山南麓,
  望之岿然。
  即便再有绚烂和不羁的想象力,
  郦道元当时肯定也不敢这样想——
  这些巨大的石窟,
  会“行走”起来吗?





▲清末民初的云冈石窟
  
  千余年之后,
  在现代科技助力之下,
  云冈石窟却开始“行走”了!
 
  10月10日,
  由云冈石窟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美科图像公司
  三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合作,
  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的
  世界最大的可移动石窟第12窟前殿,
  顺利通过验收。
 
  这座高达9米、宽11米,
  与原窟一样大的巨窟,
  之所以“可移动”,
  是因为实现了“积木式”拆装,
  开创了大型文化展陈品快捷运输、安装的新途径,
  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这一壮举背后,
  有着怎样的动因?
  石窟是如何实现“行走”的,
  又有哪些独特而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去年12月,云冈石窟已经在全国轰动了一回。
 
  2017年12月16日,世界首例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复制项目,在青岛文化传媒集团广场成功揭幕。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开创了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利用的里程碑,海内外各种媒体连番报道,轰动一时。山西晚报记者当时也目睹了揭幕的盛况。

  ▲云冈石窟第3窟3D打印复制项目揭幕现场
 
  从云冈到青岛:一个石窟的海上升起,及佛诞生
 
  云冈石窟第3窟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达10米。不过,虽然创造了世界纪录,极大地提高了云冈石窟的影响力,但云冈研究院院长张焯并不满足,他当时就提出了新的课题,“能不能把打印技术升级,把3D模型积木化?”


 ▲第3窟“西方三圣”原貌
 
  为什么要“积木化”?张焯曾数次对山西晚报记者谈起过他的愿景,“在国内三大石窟中,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相比,云冈石窟是惟一的全皇家石窟,是一座令全世界惊叹的北魏皇家艺术宫殿。但是,全国十几亿人,能有机会亲临云冈观摩石窟艺术的游客毕竟是少数。多年来,云冈人一直有个夙愿,把云冈文化‘搬’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云冈,欣赏到云冈,领略到石窟的风采,从而读懂云冈,读懂山西。”
 
  然而,云冈石窟与造像巨大的体量和不可移动性,使这种愿望虽然千呼万唤,却难真正实现。是“智慧云冈”和“数字云冈”的迅猛发展给了张焯信心。

  ▲云冈石窟景区
 
  近年来,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工作,起点高,进度迅速,通过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和高精度扫描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尤其是2016年,云冈石窟研究院着重打造融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智慧云冈”,与数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展开合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很快就走在全国前列。
 
  张焯表示,云冈的数字化,解决了石窟雕刻的数字化获取、存储和展示等难题,在建立石窟数字档案、展示、研究、保护及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青岛复制成功的第3窟,仅是“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去年底在青岛复制成功的第3窟,给了张焯很大的信心,但他心中还是遗憾不小,“虽创了世界纪录,但第3窟是异地复制,只能在青岛文化传媒集团广场展出,仍然不可移动。”所以,他当时就对山西晚报记者说,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克服技术难关,让石窟“真正走出去”,展示云冈石窟,展示山西。
 
  10月10日,“积木化”复制的第12窟在深圳惊艳亮相,张焯在现场非常激动,他围着巨大的石窟前前后后转了十几遍,尤其是对石窟可以“走起来”的技术细节问个不停。“云冈‘走起来’的目的,是要‘走出去’”,他说,云冈石窟是不同文明交融的杰作,它应该携带着镌刻着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交融的密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云冈石窟在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终于迈开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我们的梦想终于要成真了!”

  ▲张焯在复制成功的云冈石窟第12窟内

  ▲云冈石窟第12窟原貌


 
  10月10日上午,在深圳验收现场,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在一个巨大的厂房内,已经组装起来的第12窟前殿气势恢弘。进入窟门,顿时眼花缭乱:四壁和窟顶,或坐或立的造像、飞天、伎乐等姿势妙曼,盘旋绕曲的植物、花卉气象万千,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扑面而来。



  ▲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未上色)与原貌
 
  这表现的确实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正在现场的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宁波介绍,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那么,这么多窟龛,偏偏对第12号窟情有独钟,选择它进行“积木式”复制,是有原因的。
 
  宁波介绍,云冈诸石窟中的昙曜五窟,名气最大,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但说到哪个窟最有文化气息和文化魅力,当数第12窟,“这个窟是云冈石窟建造中期的代表作,是云冈诸多洞窟中的精华之一。它是佛殿窟,前殿后室,入深14米,宽11米,高9米,集中表现了佛教弥勒天宫的壮丽和辉煌,在云冈诸窟中的色彩最丰富,五彩斑斓,异常华丽,是云冈‘五华洞’之一,观众参观时没有不震撼没有不叫好的。”

 
 ▲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未上色)
 
  更特别的是它的题材——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著名的音乐窟,也叫佛籁洞。
  云冈研究院科研办主任赵昆雨主要从事石窟艺术以及北朝音乐史研究,还是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理事。一说起第12窟,对北朝音乐颇有研究的他就眉飞色舞起来,“第12窟里有中国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也有我国最早的音乐指挥家。”



  ▲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
 
  赵昆雨介绍,第12窟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佛籁洞”。“籁”的本意为竹萧,自庄子提出了“天、地、人籁”的定义后,“籁”的意义便又延伸为凡是虚空中所发出的声音皆为籁。这种神秘又抽象的含义被佛教称之为“佛籁”,以音乐来表达佛教教义的深远,故而近代又称之为“音乐窟”。
 
  赵昆雨说,佛教自汉代东传,魏晋兴起,至北魏异常炽盛,依此滋生的佛教乐舞艺术,羼杂了各民族优秀的乐舞流派,北魏皇家工程云冈石窟,就是包含这部绝美华章中最精彩的一幕。第12窟现存乐器雕刻49件,其中,既有汉魏旧乐琴筝之类,也有龟兹五弦、西亚系波斯竖箜篌、天竺梵贝,还有反映鲜卑人豪迈情怀的吹指之类,胡汉交糅,兼杂并蓄。窟内前室北壁上层横设规模宏大的天宫伎乐列龛,身穿盛装的天人或持奏琵琶、横笛,或吹吟排箫、筚篥,或鸣鼓击钹,“如是众妙乐,尽持以供养”。明窗边缘斜披,胡跪伎乐天众,各持天乐,纵情讴歌。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窟顶五身逆发形高浮雕伎乐天,身高一米以上,是云冈身形最大的伎乐雕刻,他们分别持奏筚篥、琵琶等乐器,体格壮硕,吸腿迅起,具有鲜明的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最令人惊叹的,是南壁破壁而出的风华少年,扭腰耸胯,双脚交叉而立,双手高举弹指,具有龟兹乐舞的典型特征,“古代以弹指为节,此弹指舞伎即可视为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指挥家。”

  ▲此弹指舞伎(左一)可视为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指挥家


 
  “第12窟是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形制、演奏方式以及乐队组合形式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赵昆雨说,“这次3D打印云冈第12窟的文化价值,不仅仅由此窟反映北魏平城时代的音乐制度、音乐风尚和时代风貌,更重要的,是随着石窟‘行走’四方,云冈文化强有力的输出”。


 ▲云冈石窟第12窟前室北壁窟门门楣
 

 
  这次对第12窟“音乐窟”的复制,创新性地使用了“积木式”的新技术和制作方法,目前复制成功的前殿重量不到5000公斤,而同等体积下,原“音乐窟”本身的自重达到几百吨以上!

  ▲云冈石窟第12窟
 
  从几百吨到不到5000公斤,这样的差距令人瞠目结舌,也令人对高科技的神奇赞叹不已。
  还有更令人吃惊的:已经打印并成功组装的第12窟前殿,由48块两米见方的“积木块”组成,连同后室整体打印完成后,也只有85个“积木块”,而且打印误差控制在了两毫米以内。目前打印好的前殿,5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装下,说走就走,一周即可组装完成布展。

  ▲佛传故事:四天王奉钵(第12窟前室北壁)

  ▲佛传故事:降魔成道(第12窟前室东壁)
 
  “之所以复制成功,海量的高精度三维扫描数据采集和大量的后台计算起了重要支撑作用,这方面云冈已经在全国领先。”云冈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在现场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第12窟前殿历时6个月顺利打制组装完成,但基础工作很多年前就开始做了,这次复制是一次完美的呈现。”
 
  第12窟的成型加工由深圳美科图像有限公司承担。之前的第3窟也是深圳美科制作的,但对该公司董事长白云生来说,分体式的第12窟与固定式的第3窟大不一样,“起初感觉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世界上没有先例。第12窟的打印细节比3号窟更多、更复杂,而且是分体式的,技术难度也更大,这次成功复制,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云冈石窟第12窟前室门楣的齐鼓伎乐
 
  当前主流的3D打印设备在造型精度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单次成型的体积往往比较小,多次拼接会产生很多问题,为此,白云生带领团队专门研发了20台可以打印1×1× 1.2米的大型3D打印机,选择了高分子材料PLA为基材,保证复杂纹饰一次成型。在技术路线上,创造出数据分割、网格模型到曲面模型转化等机械结构总装整套流程。为保证结构件的强度,所有的金属结构体全部采用铝合金,甚至连接件也采用了轻质材料。
 
  最见新意的是,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把12号窟做成了“半自动化”,可以电动升降和快速拆装,验收时专家们对此无不啧啧称赞。

  ▲云冈石窟第12-2窟东壁的飞天
 
  演示现场,只见分布四角的立柱缓缓自动升起,它可以由高到低,将“积木”由上到下一块块组装到位。现场没有一根传统的脚手架,所有拆装都是低空作业,安全系数极高,这大大增强了装配效率,缩短了安装周期,提高了“音乐窟”的“行走”速度。
 
  卢继文和白云生均透露,第12窟在3D打印复制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目前已有十余项技术正在申报专利。

  ▲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
 
  对第12窟成功复制后的下一步,张焯有着更全面的考虑:让文物活起来,让云冈石窟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一刻也不能耽误——在继续对后室3D打印的同时,一个技术精湛的绘制团队正在云冈组建,即将南下深圳,遵照古法用矿物颜料为整个石窟“原汁原味”上色,然后进行灯光和数字展示设计,“即使洞窟外部,也要进行个性美化设计,最后完成的,一定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我们将挑选云冈其他代表性文物,和第12窟组合成一个精彩的展览进行巡展,让云冈文化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大同云冈石窟在‘一带一路’的东起点,我们不能辜负先贤和时代,要把第12窟打造成行走的石窟和永不落幕的丝路音乐厅。”张焯同时透露,预计明年下半年,第一个展览就可在国内举办。
 
  山西晚报记者截稿时从不同渠道得到最新消息,云冈的这一壮举,又一次在国内众多石窟遗址保护单位引起震动。

  ▲云冈石窟第12窟的思惟菩萨
 
  张焯还向山西晚报记者“剧透”了另一个秘密:目前,云冈第18窟的原大复制业已在北京建筑大学接近尾声。该窟的主佛,对应的是拓跋焘的形象,身高15.5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的佛。而石窟整体高度,将近20米。
  这不由得让人遐想:如果时空可以倒转,郦道元从北魏穿越而来,他会不会再次感叹“真容巨壮,世法所稀”的同时,为云冈写下新的篇章?

  ▲张焯(中)、卢继文(右)、宁波(左)
  在复制成功的第12窟前

  ▲云冈石窟第12窟门拱顶部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2-17400-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