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过中秋:有诗情画意、豪华奢侈,也有刀光剑影

 2018-09-22 11:35:07  来源:袁远 考古汇   编辑:小青  关注热度: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 但当时并不是节日, 只表示时序, 每当此日, 帝王们对“月神”行祭拜之礼。到了唐代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代皇帝们对中秋节都非常重视, 因其性格差异、文化素养不同, 过节方式也各有千秋, 演绎了一个个流传千古的故事。

  
  唐玄宗生性儒雅, 多才多艺, 因此, 他的中秋节也过得充满诗情画意。

  唐玄宗画像
 
  据唐《逸史》《龙城录》等的描述, 唐朝开元年间, 八月中秋之夜, 月色如银, 温柔地洒下层层清辉。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饮酒赏月, 广袖舒展, 琴弦笙歌。望着皎洁的月光, 唐玄宗不由说道:“此月普照万方, 如此光灿, 其中必有好去处。嫦娥窃药, 奔在月宫, 既有宫殿, 定可游观。”说到此处, 唐玄宗仰面长叹:“只是如何得上去?”
 
  一旁的方士罗公远 (一说叶法善) 说道:“启禀皇上, 这有何难?”说着, 掷手杖于空中, 即化为一座银色大桥, 直通月宫。于是, 唐玄宗与罗公远二人移步踏上银桥, 直上青云。过了桥, 走上十余里, 见到一座城阙, 露下沾衣, 寒气逼人, 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抬头看时, 上面有个大匾额, 写有6个鎏金大字“广寒清虚之府”。罗公远说:“此乃月宫也。”唐玄宗从大门走进去, 但见庭前有一棵大桂树, 扶疏遮荫。仙女数百, 素衣飘然, 婀娜多姿, 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唐玄宗看得如痴如醉, 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回到人间后, 唐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 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 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 唐明皇夜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 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当然, 这只是传说, 不能信以为真, 权当吃饼赏月时的谈资吧。
 
  其实唐玄宗在中秋节之前还设过千秋节。唐玄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 曾有一位大臣上奏, 请求将其生日设为“千秋节”。唐玄宗很喜欢“千秋万代”的寓意, 但认为仅仅因一人上表便设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欠妥。于是, 第二年过生日时, 文武百官便联名上表, 一致要求将唐玄宗生日设为“千秋节”。唐玄宗欣然允之。唐教坊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大曲《千秋乐》。当时在“千秋节”上表演的教坊大曲还有《蝶恋花》《清平乐》等, 其中最有名的乐舞当数《霓裳羽衣曲》。此曲最初由杨贵妃亲自表演, 但宴请宾客老让“娘娘”作舞, 有些屈尊, 便改由舞艺出色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表演, 再后来改为双人表演, 最后由15岁以下少女组成的300人的大型舞队表演。
 
  天宝七年 (748) 三月乙酉日, 皇都大同殿的柱子上忽然生出了灵芝, 并有珠玉般的“神光照殿”。文武百官联合上奏, “请加皇帝尊号, 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 并认为过去将皇上的生日设为“千秋节”欠佳, 因为千秋万代毕竟有限, 希望皇帝顺应天道, 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 让大唐的江山天长地久。唐玄宗龙颜大悦, 于是在天宝七年八月己亥日颁诏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
 
  756年, 唐玄宗退位,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 将自己的生日九月初三日定为“天平地成节”。由于这两个节日靠得比较近, 朝廷便有合二为一之意。八月十五日正好处于这两个节的中间, 便将两节折中为“天长节”, 而把庆贺的日期改到八月十五。中唐诗人戎昱曾写过一首《八月十五日》,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日子确实跟“千秋节”“天长节”有关:“忆昔千秋节, 欢娱万国同。今来六亲远, 此日一悲风……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杜甫也在《“千秋节”有感》中写道:“自罢千秋节, 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 壮观已尘埃……宝镜群臣得, 金吾万国回。衢樽不重饮, 白首独余哀。”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讨饭的放牛娃和皇觉寺的小和尚, 靠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前半生颠沛流离、南征北战, 所以他的中秋节大多在刀光剑影中度过。


朱元璋画像
  
  元朝末年, 皇帝、官僚们疯狂搜刮民脂民膏, 欺压百姓, 强取豪夺, 广大民众不堪忍受, 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严密,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相传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 命令把写有“中秋夜, 杀鞑子, 迎义军”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以“送月饼”躲过了搜查, 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 各路义军一呼百应, 顿呈星火燎原之势。
 
  1368年, 朱元璋于南京称帝, 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 (1368) 7月, 徐达率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 27日进占通州。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逃出大都 (今北京) , 直奔上都。8月2日, 明军进入大都, 近百年的元朝至此灭亡。
 
  消息传来,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 并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 品种更多, 大者如圆盘, 成为馈赠的佳品,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在民间普遍流传开来。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 骄泰奢侈, 因此过节也喜欢豪华排场。
 
  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 依照惯例, 一般都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庆祝活动。乾隆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三, 与八月十五中秋节只隔一日, 因此, 乾隆帝在山庄谕旨:万寿节和中秋节连在一起放假三天庆贺。
 
  每年的八月, 清朝皇帝都要到木兰围猎, 巡幸塞外, 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据《清史稿》记载, 清宫各种节令活动中, 每个节令都有具体的典制, 其中“中秋节”占有突出的地位, 到了乾隆时期节令定制更加详细。在山庄过中秋节要举行月供活动, 在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 有供品28种。祭月完后, 赏宫内众人。随往山庄的皇后、贵妃及妃4位、嫔5位、贵人3位、常在4位、阿哥7位等, 每位亦伺候自来红月饼一盘。祭拜之后就是赏月、观灯、品尝内廷制作的月饼了。每逢乾隆皇帝的寿辰和中秋节, 避暑山庄皆连日筵宴, 热闹异常。而且, 连同北京至承德300多里间的道边树木上也披红挂彩, 装饰一新。
 
  山珍海味、酒山肉海之后, 还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一些感谢皇恩、歌功颂德的曲目。乾隆皇帝还要给皇太后请安, 侍奉和宴请母后。


清人绘   弘历观月图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每当中秋之夜, 乾隆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 饮酒赋诗, 附庸风雅, 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愉悦。在乾隆上百首中秋赏月诗里, 几乎都是作于避暑山庄, 其中有赏月诗、泛月诗, 还有中秋侍宴诗等。如这首“塞湖敛尽碧霄清, 几望冰轮倍觉明。傍晚乘凉兼玩景, 逐教青雀泛澄瀛”, 就是乾隆四十六年 (1781) 中秋所作。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2-17162-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