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七夕的几重寓意

 2018-08-17 14:22:03  来源:生活新热点  编辑:大宝  关注热度:

  七夕节,有人称其为“中国情人节”。在渐行渐远的农业文明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漫长的农业社会,这个故事是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密码,在口头和典籍间代代流传。“我奶奶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这种口述的方式我们曾经很熟悉。后一种方式就是这个故事足以引起某个文人的重视,将其录入一本书,或者写入一篇作品中。如今,它被现代人赋予了更多内涵。一到这个时候,商家推出的各种活动吸引了年轻人,消费成为节日主调。然而追溯源流,七夕节意蕴深厚内敛,民间庆祝形式多样,绝非只有爱情可以言说。
  

 
  秋风初起,白日暑热未消,入夜却能得到一丝清凉。那时的夜晚,星空灿烂,银河淼淼。《尚书·尧典》有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漫漫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昭示着岁月的流逝和季节的轮回,也标志着节令的转换和农时的到来。远古农耕社会文明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观测天象以预测时令。这时候,银河两岸比较明亮的星星成为他们要寻找的目标。织女星和牵牛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织女牵牛,顾名思义,纺织业和畜牧业祭祀收获的时候到了。七月,是如此美好。田野里稻子正待收割,瓜果成熟欲落,女子们开始抽丝剥茧拿起纺锤在织机上飞舞。春天繁育蓄养的家畜也已经长成,男人们在张罗着将最好的牺牲献给神祇。
  这样甜美馨悦的日子怎能没有节日庆祝,七夕,应时而生,应运而生。
  

 
  万物有灵,人类社会和外在自然界能够产生任意的相似性的联想。人间的喜怒哀乐被寄托于天上的星宿,昭示季节转换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便成为一对配偶神。
  随着农业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完善,天上的星辰神性衰减,人成为故事的主角。牛郎织女由星辰神话变成爱情传说,经历了千年嬗变。然而,这个故事的内核——离别,却从未改变。因为天上双星相隔星汉的事实,引发人们对大地之上有情男女的分别生发出无限惆怅。《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织女星,终日愁苦思念清浅的银河对岸的牵牛星,以致织布不成,泪流潸然。汉代以后,儒生们将社会秩序情感都归属在了伦常范畴,织女牵牛神话的官方版本就是夫妇之情、夫妻之爱,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范围内,在不影响耕织的情况下才予以肯定。士大夫们更是附会,认定双星分离的原因是织女贪恋夫妻欢爱而“遂废织经”,于是被罚在天河两旁,只有一年见一次面。七夕诗中最有名的当属《故事十九首》中的一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有情人不能相守,其中苦楚也只有当事人才能道得出。在诗的国度里,这种带着甜蜜而又痛苦的情感,是诗人们歌咏的最佳题材。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七夕主题的诗词达近400首。有杜甫的《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宋代的秦观那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更是道出了男女相思离别的人间苦乐。明清以降,这种七夕相思主题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不管是爱人的分别还是亲人、朋友的分离,在这些七夕主题作品中都化作怅惘的诗句表达着一颗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除却离别的意象,七夕的第二重意象应该是女性,它所表达的是中国古代女性的情和爱。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民俗活动日渐盛大,七夕节日更是盛况空前。南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录了当时的七夕节习俗:“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元代杜仁杰散曲《七夕》,借助一整套乐曲将七夕佳节和牛女故事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完整的描述。这首曲子开篇描画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斗转星移、梧桐叶落、晚风轻拂、鹊桥高悬,接着又极力铺陈了七夕佳节的各种民俗活动,有金盆种生、高楼乞巧、拜摩诃罗、穿针斗巧、蛛丝浮巧。随后写了一批庆祝的女子,一个个都是金钗玳瑁、彩衣轻纱,欢天喜地的神态;写瓜果珍馐、声乐震天的祥和喜庆。于是诗人不禁抒发出“人生愿得同欢会,把四季良辰须记,乞巧年年庆七夕”的感慨。以女性为主的七夕节,时序指示功能消减了,情爱暗示意味增多。元明清时期的一些叙事文学作品,将牛郎织女相会不再局限在夫妇伦理的框架中,而是作为男女性爱的隐晦表达。一方面,魏晋时期仙女织女因其爱与美的特质成为高唐神女的幻影;另一方面织女作为性爱之神的功能在叙事文学中得以表现。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思潮开放,艳情小说盛行市井。比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都有以牛郎织女相会隐喻性爱的情节。清代洪昇在他名曲《长生殿·密誓》中以生花妙笔将人间男女至诚至真的爱情描写到极致。帝妃的山盟海誓被天上的双星见证,并由此让他们做了人间情场的管领。
  

 
  当然,在全世界的民间故事中,“仙女下嫁穷汉”的主题几乎随处可见。这是底层男子慰藉心灵的幻想。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牛郎彻底从天上的牵牛星的神坛下降,成为人世间一个孤苦无依,与老牛为伴的少年。此时此刻,形而上是夫妻美满爱情永恒,形而下的是人间的男欢女爱柔情蜜意。七夕节的第三重意象人间男女情爱,是这个节日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2-16611-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