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龙泉镇李官屯:咱们村里的“司马迁”

 2018-08-22 14:40:42  来源:三晋都市报  编辑:小青  关注热度:

        修志书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历代不辍。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阳高县农村出版了多部村志,这些志书都不忘初心,带着浓浓泥土的芳香,完美地记述了乡村各方面历史和现状,成为当代最接地气的志书。
  《李官屯村志》是阳高县农村的第五部村志,广集众家之长,以求实、存真、客观、朴实的原则记载了李官屯村以前的历史和后来社会的发展,既展示了李官屯村村民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又见李官屯村域特色,其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翔实、记述得体、文风朴实、文图并茂,是一部有“存史、资冶、教化”作用的资料书。
  《李官屯村志》的编纂出自于一位农民之手,而且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之手,从编纂到出版历时五年,这位老人除不挣分文还贴进自己许多钱,这种无私奋献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题记

  
  最近这几天,阳高县龙泉镇李官屯村的人们互相奔走相告或通过手机微信圈传递着村里的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闫炳老汉编写的《李官屯村志》出版了。闫炳何许人也,他是个干啥的?出于好奇心,笔者想一探究竟。
  日前,笔者专程前住李官屯村釆访了闫炳。在闫炳家里,笔者看到炕桌上放着许多书刊资料,一位面目慈祥的老汉带着一副老花镜坐在桌前正聚精会神地写作着。当笔者说明来意后,只见老汉先用手扶了扶眼镜后就自我介绍起来:“我叫闫炳,今年七十五岁,是李官屯村的农民,小学文化程度,老婆前几年去世,家里只有我一人。”几句直爽的开场白,笔者不由地打量起眼前这位老人来,他慈祥的面孔配带着一副老花镜,让人一看就是一位有文化素养的老人。采访过程中,闫炳老汉语重心长地告诉笔者写村志就是不容易,接着和笔者倾诉了他编写《李官屯村志》的前前后后。

 
  李官屯村历史久远,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在这里伐木筑城,始建高柳城,属代郡,秦仍为代郡之地。西汉在高柳县置西部都尉治,同属并州刺史部代郡之地。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 明代,李官屯村为兵屯,相传当时受命驻扎在这里的将领有李姓、谢姓,统领着杨、贺、闫三位部下,将士在此一边执行軍务,一边开荒种地,由于李姓将领是兵屯官首,所以屯兵之地就以李姓称为李官屯,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李官屯村人重视文化教育,讲究以德养人,以志育人,历代村里出了不少学者才人。明清年代,村里出了三位进士,两位举人,四位秀才。解放以来,李官屯村的初中生、高中生数不胜数,大学生有八、九十人,硕土研究生11人,博士研究生1人,博士后1人,高级工程师3人,有不少学生成为国家领导干部,有厅处级干部8人。贺锐是李官屯村在外领导干部最优秀的人物,他担任过大同县委书记、天镇县委书记、大同市副市长、晋城市市长、山西省人大常委,还有贺锳、闫慧芬等学生都是李官屯村人的杰出代表。
  李官屯村自古以来是大同市有名的武术之村。明代,李姓、杨姓、贺姓、闫姓都是当地武艺高强的门户。清朝光绪末年,村里出了5位武秀才。解放后,村里喜爱习武的杨选接续了父亲的武术,练就了一身硬功、气功,在大同市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1979年当选雁北行署体育委员会委员。

  
  李官屯村的民间故事很多,群众文化生活很活跃,该村的高跷艺术在阳高县很有名气。闫炳告诉笔者,正因为李官屯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原因,他萌发了写村志的念头。他从2014年着手收集资料到今年出版发行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为了编写村志他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收集资料他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看了多少人的脸色,忍受了多少辛酸。村里有许多再外学习工作人员,为了咨询情况他往往要贴上电话费、路费,有时候上门不是碰锁疙瘩就是吃闭门羹,每遇这种情况,他心里便难受极了,真是有苦说不出口。村里一些亲朋好友经常问他写村志能图个啥?他只好说不为名、不为利,就为我活的愉快。也有一些好心人劝他说,老闫快别写啦,村志不是谁想写就写的事情,女儿也多次劝他不要再写了,好好保养身体安度晚年吧。不管谁说啥或是遇到啥情况,他始终没有过打退堂鼓。他经常给自己打气鼓劲,要吧不写要写就写下去,一来他不想让人笑话,二来他要把李官屯厚重的历史传给后人。就是凭着这一信念,他一直坚持下来。后来村党支部得知他写村志的情况后,党支部书记张鹏主动上门给他鼓劲,并且承担了部分出书的费用,村里一些好心人也主动找上门为他捐款攒助。在党支部和村人的热情帮助下,闫炳写村志的信心更足了,他白天忙于收集资料,晚上一写就是大半夜,仅写村志的稿纸和资料就堆了大半炕。
  人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闫炳编写《李官屯村志》虽然付出了许多艰辛,但没辜负村人和村党支部的重托,今年六月份终于完成了《李官屯村志》的编撰。
  《李官屯村志》全书共分七个篇章,三十四小节,十三万字,并精选了六十多幅图片,涵盖了村庄境域、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基础设施、风情人物、大事记述等方面的内容。
  闫炳老人五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义务为村里编写村志,给李官屯村人们留下了用金钱也买不来的精神财富,他编纂村志的动人事迹在阳高县广泛传颂着。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0-16664-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