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一改 林茂民富 山西省林权制度改革渐入佳境

 2008-11-29 14:43:56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admin  关注热度:

  “走,上山看林去!”自从今年8月以来,这句话就成为方山县陈家湾村村民的一句口头禅。目前,这个村1616亩集体荒山荒地全部均分到户,人均4亩。村民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增。

  今年8月,按照中央部署,我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山等11个县和晋城市所属6县(市)纳入首批改革范围。目前,全省集体林地面积8295.7万亩,17个试点县集体林地面积1339.2万亩,已确权到户6747户,到户面积30万亩。

  改革,触动了沉睡多年的林地产权,唤醒了农民对林地的物权意识,全省广大农民像30年前承包耕地一样,对家庭承包经营集体林地报以极大热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家林业局对我省林改工作给予了肯定和希望:“山西林改可以有效地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水土流失治理有重大意义,对西部大开发有促进作用。”

  这一改,改到农民心坎上

  我省多山,57个贫困县也基本都集中在山区,可以说,山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山区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山区林业问题。

  广大农民对这一问题认识也很清楚,一直以来,他们也在变着法儿提高林地收益。上世纪80年代河曲县农民苗混满率先开展户包治理小流域,90年代吕梁地区兴起拍卖“四荒”使用权,虽然这两次关于集体林权改革的尝试,触及的产权制度不深,农民群众参与度不高,改革效益不甚明显,但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证明了农民对林改的呼唤。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同前两次不同,它是全国性的,中央发了专门文件,并且写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不仅赋予林改新的政治地位,而且改到了农民心坎上。”今年以来一头扎进林改、深入乡村调查研究两个多月、组织领导全县林改走在全省前列的方山县委书记张国彪如是说。由于农民自愿开展林改、积极参与林改,方山县林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自今年8月以来仅仅3个月时间,全县就铺开林改村142个,38个村的4498户14.98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了产权,完成确权任务,成为山西林改“领头雁”。

  这次林改,“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农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试点县泽州县大阳镇靳沟村农民晁守信几年前开办煤矿赚了钱,1992年他承包了本村林地3000多亩,这次林改得到确权,他在山上办起了家庭林场,栽上了松树、侧柏,还植了500多亩梨枣,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他感慨地说:“林改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以后林业生产咱自己说了算,将来也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一份财富。”

  “说到林权制度改革,老百姓都在关注,关注的原因就是林改对老百姓有利。这几年,粮食直补都到了农民手中,党说话算数,农民对党很拥护,这次林改也不例外。”沁源县白家滩村村民李保山面对来村调研的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出了这句发自肺腑的话。

  这一改,改出生态建设新途径

  现阶段,生态建设主要靠政府行为,农民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必须给予一定报酬。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全省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的需求。

  林改,把山地分给农民,农民成为山地的主人,造不造林,造什么林,什么时间造林,完全由农民自己说了算。林改前是农民给国家种树,林改后是农民给自己种树,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很多。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承包经营集体的宜林荒山要优先安排造林绿化工程,享受同其他造林主体同等待遇。”对此,广大农民欢欣鼓舞,他们说:“过去是让我造林我不造,现在是不等不靠我要造。”

  权利的转变,为生态建设播下了大发展的种子。记者在林改试点县祁县了解到,东观镇武乡村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把村旁昌源河的宜林荒滩和沙滩薄地全部分给农民,实行农民个人投资、个人经营、个人收益的办法,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树的积极性。今年秋天,村西4.2公里的昌源河滩全部栽满了护岸林,面积达到1900多亩。村民还要“见缝插绿”,将“四旁”全部栽上了树。目前全村已有林木35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了70%,人均200株。到10年后更新采伐时,村民平均在林业上的收益年可达2000多元。

  这一改,改出农民增收新亮点

  “农民得实惠”,这是林改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我省林改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最大难题。为此,省委、省政府在林改意见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省级公益林补偿参照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对有林地进行林改,政府最大的担心是农民分林后由于经营面积过小,效益难以实现。沁源县采取“分下去明晰产权,合起来股份经营,给补偿增加收入”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该县为全省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纳入林改的有林地面积115万亩,农民人均可以分得有林地8.8亩。县里决定每年从财政拿出1000万元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每亩每年补助10元,并帮助农民对承包的林地进行有效管护,开展林下资源开发,种植木耳、采集蘑菇,增加收入。

  灵石县作为产煤大县,县域经济较为宽裕。为了依托经济优势积极推进林改,他们决定对全县农民承包经营的生态效益林给予每年每亩10元补偿,每年投资800多万元。

  生态补偿是农民看得见的收入,农民通过承包经营集体林地、抚育间伐、林下资源开发等,更可获得“潜在”收入。祁县思贤村实行林改后,将全村的宜林荒山荒地一次性分给农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植树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村共植树20多万株,发展果粮间作3400亩,栽植梨树16.5万株,实现了人均100株木材树、80株酥梨的目标,人均林业年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

  林改为农民带来效益,效益助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我省的林权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渐入佳境。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0-14167-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协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灵丘举行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