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3日至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网站连续集中报道沈浩先进事迹,弘扬沈浩精神和高尚品德,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视频:小岗村书记沈浩病逝 村民曾集体写挽留信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cript> <script src="http://v.sina.com.cn/js/pg/play/playflash.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7853868);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c/v/2010-01-04/102751389.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script>2009年11月6日凌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沈浩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学习和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
人民日报1月4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生动详实地讲述了沈浩这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沈浩扎根小岗6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并连发3篇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沈浩,热情讴歌沈浩,大力弘扬沈浩精神。
新华社在沈浩去世后,多次及时报道沈浩先进事迹,并从1月3日起连续推出多篇新华社通稿:《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日记摘编》、《“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事迹引起网民热议》、《红手印背后的深情——“大包干”带头人眼中的沈浩》、《部分农村基层先进党组织负责人发出向沈浩学习倡议书》、《唯愿沿着他的足迹前行——大学生村官眼中的沈浩》等,全面介绍沈浩同志用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成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优秀典型,多方面反映人们对沈浩的衷心爱戴和深深敬佩之情。新华社还连续播发4篇评论,阐述“沈浩精神”。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6天宣传报道沈浩,报道的篇幅和时长、力度和密度都超过以往的重大典型宣传。央视报道以大量生动的画面,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的生活、工作场景,用丰富感人的镜头,讲述了人们对这位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的怀念和敬佩之情,给人震撼,让人落泪。
并配发2篇短评,称赞沈浩是“一座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论述“两厢牵挂,一样深情”。同时,中央电视台还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感动中国”候选人事迹展播节目中深度报道这位6年扎根基层、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被小岗村民三次按红手印挽留乃至把骨灰留在小岗的选派干部的感人事迹。
1月4日起,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人事报除转发新华社通稿外,连续刊播本报(台)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专题报道和记者采访手记、感言,高度赞扬沈浩先进事迹,热情讴歌沈浩精神,生动地记述了小岗村民如何用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两次挽留沈浩继续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又是如何用同样的红手印将这位党的好干部永远地留在了小岗的故事,讲述沈浩6年来为小岗的发展、为小岗人民幸福,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与群众同甘苦、心贴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把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小岗的事迹。
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等新闻网站均开辟了学习沈浩先进事迹专题专栏,内容丰富,报道全面,既有对沈浩事迹的详细介绍,也有沈浩日记摘抄和图片资料。有的网站还开辟了沈浩网上纪念馆,设计了网友悼念专区,有的网站开辟了主题论坛,还有的网站以调查投票方式鼓励网友学习沈浩精神。新华网还集中刊载了《干部眼中的沈浩》、《群众眼中的沈浩》、《同事朋友眼中的沈浩》、《亲人眼中的沈浩》等多篇怀念、纪念文章;央视网的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归来”栏目邀请前往小岗村采访的记者在线访谈。截至近日,人民网专题访问量累计超过600万,新华网专题访问量达到393万,央视网日均访问量60余万,累计访问量近1000万。各大网站网友纷纷留言热议沈浩事迹,网友发表评论文章、博客等700多篇,网友留言8000多条……网络媒体的超大容量集中报道,使得沈浩事迹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更广,更加深入人心、震撼人心。
此外,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南方周末等省市媒体,也在同一时间强力推出沈浩事迹集中报道,多形式、多侧面向人们诠释了沈浩在小岗扎根6年,为什么能够深受群众如此爱戴和敬佩;生动详实地展示了沈浩生前那一件件、一桩桩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事迹。
沈浩已无语长眠,与他深爱的小岗人永远相伴。我们深信,在他倒下的地方,必定有更多的人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广袤的田野上,必将有千万个沈浩带领干部群众奔向富裕安康的明天。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小岗村原书记沈浩先进事迹https://www.sxdt.com.cn/show-10-13697-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 ...
大同市清明祭扫倡议书春风送暖,清明将至。在这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时节,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倡导移风易俗,大同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安全稳妥祭祀倡导无明火祭...更多
2025-04-02 17:51:00
-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