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姓理财大事记

 2008-11-11 22:59:19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同小新  关注热度: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姓理财大事记
图为1988年5月的一天,市民在重庆江北区交易点等待交易。 新华社特供本报图片

  理财,彻底冲击了“劳动创造价值”的传统思维。

  30年前,百姓有了闲钱,首选会是存入银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百姓的闲钱有了第二个出路:购买国债。

  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强,普通市民逐渐有了理财意识,股票、基金慢慢代替了储蓄存款,成为家庭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1998年房改后,流动性让一部分人开始投资房产;与此同时,理财方式开始多元化,黄金、外汇、收藏品……

  岁月轮回,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跌,国债重新走热,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方式。

  【存入银行】

  1977年,19岁的蒋华萍高中毕业后进入了浙江黄岩市一家糖厂打工。糖厂是个季节性企业,一年只在秋天开工三个月。

  那三个月,她收入了120元。这在当地已经属于高工资,糖厂是黄岩的好企业,需要托关系才能进去。

  每月40元的收入比她在部队当兵的哥哥蒋清华的收入高多了,蒋清华那年月收入才10元。因为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加上爷爷比较勤快,所以蒋华萍家境不错。

  不需要负担家里的生活费用,父母也没要她的这笔收入。在姨夫的帮助下,她将这笔钱借给了别人,但要收取3分利息,这比银行的利率要高一到两个点。蒋华萍就此开始了她的投资理财生涯。

  年轻的蒋华萍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财意识,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小,她就经常看到邻居间相互借贷,这在黄岩当地很正常,很多人做生意急需用钱,一些人正好有闲钱。

  那个年代,人们手里余钱很少,银行的储蓄利率也非常低,大概只有一两个点,而且多以活期为主。这导致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元。按当时的外汇牌价,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一天的工资。

  那一年,中国银行业也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标志性事件是人民银行独立挂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一直和财政部合署办公。

  中国银行体系发生剧烈变革的同时,1982年,蒋华萍的哥哥——26岁的蒋清华军校毕业进入了南京一家部队医院。

  蒋清华月收入50元,这在当时是23级工资。部队医院管住宿,吃饭有食堂,衣服也都是发的。每个月的收入基本可以全部攒下来。

  蒋清华基本不用照顾家里,只是在家里盖房时汇过一次钱,其余的钱大部分都被他存入了银行,第一年下来,他就攒下了近400元。

  1983年底,蒋清华结婚,当时住在医院的平房里,随便买了几件家具,也没有摆酒席请客,基本没怎么花钱。

  蒋清华婚后第二年,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家专业银行为骨干的银行体系组建完毕。当时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很多人手里都有了闲钱,但投资渠道有限,储蓄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当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差别比较大,以1985年为例,一年期为7.20%,活期为2.88%,存期越长,利率也越高。

  与蒋清华同在一个城市的陈申是一名大学老师,比较善于研究。只要有钱,不管多少,他都存入银行,几十元就存活期,攒到100元或者200元时就全部取出来换成定期,定期的时间尽量长,当然手边要留一部分钱以备不时之需。

  改革开放10年后,到1988年,中国人均储蓄存款上升到347元,比10年前增长了16.5倍。这十年,中国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30%。

  【购买国债】

  在居民首选将钱存入银行的时候,一种新的理财方式同时高调亮相。

  时间进入1980年,在这一年8月30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时任财政部长王丙乾给全国人大代表算了一笔账,尽管1979年后农业前所未有的丰收,可1979年和1980年的财政赤字合计高达298.1亿元,是建国以来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中央政府开始筹划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要求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20亿元,城乡人民购买20亿元。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蒋清华回忆,当时人们对国库券不感兴趣,一是手里的余钱不多,再就是国库券买了不能用,利率也不高。

  但当时,每个单位都有购买国库券的任务,蒋清华所在的部队医院领导往往会带头认购,每个干部都要买。认购的钱直接从工资中扣掉,一般是50元,多了100元。

  干部级别越高,买得越多。普通战士、职工不强制购买。但因为关系到觉悟高低的问题,有时家境不宽裕的职工,为了不丢面子,借钱也要买一些。

  这期间,蒋清华提了干,住进了“连干楼”,57平方米,他的工资也涨到100多元。

  从1981年到1987年,国库券的年均发行规模为59.5亿元。这7年,中国总体上实行“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除了发行国债外,主要是由财政向银行透支,国债发行规模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很小。

  1987年,国务院作出了财政不得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明确规定,发行国债逐步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手段。而经过7年的发行,国债偿还时间长、不能变现的缺点暴露无遗。这也导致国债越来越难卖,几乎完全靠行政摊派。

  1988年4月,国家批准在部分城市进行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试点,可以流通的国债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有价证券。

  后来被誉为“证券市场第一人”的上海人杨百万(真名杨怀定),当时正是利用国库券在各地转让市场中的价格差异,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个时候,蒋清华开始主动购买国库券,手里余钱多了,加上国库券利率明显比存银行高,还能流通。国库券由此开始成为家庭理财的一个渠道。

  蒋清华很快就尝到了甜头。他花3000元购买了3年期的地方债券,年息9%,每年年底结息,两年后开始偿还本金。两年后,他净赚近1000元。同一时间,国债的发行突飞猛进。

  1994年,国债发行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到了1996年,记账式国库券诞生,国债发行逐步走向了无纸化,过去要用麻袋来装的“实物券”逐渐退出了国债市场。

  【进军股市】

  蒋清华将购买国债作为一个理财渠道不久,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股票逐渐为城市居民所知。

  南京距离上海较近,蒋清华所在医院的许多年轻人都在讨论这个新生事物。“大家都觉得蛮好玩的,就想试试。”那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蒋清华月收入300多元。他又提干,搬进了“营干楼”。

  蒋清华所在的部队医院成为他想试试的障碍。

  按照当时的规定,军人不允许炒股。科里有个护士是个合同工,不受此限制,于是蒋清华借用护士的身份证到证券公司开户。当时炒股的人很多,开户很难,蒋清华连夜排队,终于开了户,他和5个同事一起用这个户头炒股,每个人单独选购股票。

  飞乐音响——蒋清华购买的第一只股票,当时投入了5000元。随后又购买了浙江凤凰股份。当时买股票很不方便,距离蒋清华所在医院最近的一个证券交易所网点骑自行车要半个小时,而且还要骑得快。

  那时候蒋清华频繁买卖手中的两只股票。

  一起炒股的6个人都有工作,不可能每天去网点。于是,大家商量,每天派一个人骑自行车去网点看着大家的股票,事先预估一个价位,到了这个价位就抛出,到了另一个价位就买进。当时没有涨停板,股市波动大,有时候一天就亏几千元。

  那时医院里炒股的人很少,蒋清华属于比较有经济意识的医生。1995年,蒋清华转业来到了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他自己单独开了一个账户炒股。

  他把三分之一的节余钱拿出来炒股,三分之一的钱购买了其它理财产品,然后留一部分应急,剩余的存入银行。

  10多年过去了,到2007年,中国的股民数量已达7000万。招商证券理财顾问张毅说,股市暴涨的2007年,他的客户沾股就买,六七十岁的老人买基金也要买股票型的,债券和货币式基金根本没人理。

  蒋清华在股市有赚有赔,但他从没想过离开股市。对他来说,股市早已成为了最重要的理财方式。和妹妹蒋华萍一样,他存入银行的钱很少。

  如今,蒋清华早已不用再骑自行车到证交所网点盯股票了。

  他每天上班都会打开电脑上网,看看股市行情。在这一轮熊市中,他手中的3只股票——中信证券、福星股份和宝钢股份全被套住了。

  “股市跌到现在这个样子,还是超出我的想象。我现在就是上网看看,不想买也不想卖。”2007年上半年,蒋清华买入了中信证券、福星股份,炒股多年,他选择股票一向很谨慎。中信证券是证券业的龙头;福兴股份是湖北一家房地产企业,效益很好。

  中信证券买时每股96元,蒋清华投入7.6万余元买了800股。当年夏天,中信证券送了800股,那时股票已开始下跌。蒋清华以35元的价格卖掉了800股,收回2.8万元。目前手中仍有800股,股价在十八九元徘徊。

  福星股份当时的买入价是13元,买了3000股。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路狂跌,9元、7元到现在的5元左右,蒋清华中间又买入8000股。加上压在手里的3000股宝钢股份,蒋清华去年投入股市15万元,目前市值只有6.8万元。

  【成为基民】

  蒋清华感到幸运的是,2003年,他把手中基金全卖了,不然现在就是股票、基金一起赔了。

  卖掉基金是因为基金不好频繁买卖,波动也小,操作起来远不如股票方便。

  蒋清华开始投资基金是1997年,那一年,他的月收入达到了800多元,医院给他分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在这一年的11月14日出台,由中国证监会替代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基金管理的主管机关。从此,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进入规范发展的崭新阶段。

  当时购买基金很方便,蒋清华将基金和股票放在一个账户中,他买的第一只基金是兴和5008,投入了1万元,1元1股。结果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兴和5008跌到了0.4元。后来又涨到了0.7元,中间分了两次红,每次分七八百元。

  两年后,蒋清华将兴和5008卖出,亏了40%。

  兴和5008属于封闭式基金。2001年,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基金开始发行,首次发行50亿份基金单位。由此,开放式基金走上前台,并在此后几年中广为推广。

  2002年的基金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基金发展年。截至2002年12月25日,2002年度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共募集557.9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2001年底基金市场规模的七成。

  2002年度的基金市场是一个发展年。但同时,2002年又是基金市场令人伤心的一年,是名副其实的亏损年。截至2002年12月20日,54只封闭式基金中53只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82亿元;17只开放式基金,13只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18亿元。

  基金业已经面临着有史以来的寒冬。这种情况下,蒋清华卖掉了手中所有的基金。

  2006年股市行情全面爆发,基民进入迅速扩张期。

  蒋华萍的老乡台州人陈丰是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他和他的同事那时的感受是“基金不用主动去卖了”。“以往年份都是订会场鼓动普通人认购基金,一个偌大的会场可能只来20多人。”

  进入2007年,订800人的会场,来的有2000多人,拥挤着,满脸都是渴望。在北京做讲座时,很多听众是初次接触基金的老人,他们抱着孙子来到会场,问陈丰一些最初级的问题:什么是基金?1块钱和3块钱的基金哪个好?

  这一年的9月25日,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接受采访时透露,截至当年9月21日,中国基金业资产总规模为18962亿份,基金资产总值达到30228亿元。

  【多元化投资】

  和蒋清华热衷于股市不同,蒋华萍喜欢投资房产。

  1987年,蒋华萍花两万元在黄岩购买了一套两层楼房,每层60多平方米,一开始自己住。后来附近建起了菜市场,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蒋华萍就加盖了两层,同时将一层当作门面房出租给别人做生意,一年收取房租2000元。

  这套门面房房租不断上涨,为蒋华萍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十年后,她以12万的价格卖出。

  看到周围邻居戴有黄金首饰,蒋华萍也投入1万多元买了黄金戒指,很快,她发现黄金保管不方便,放在家里不安全,又不像现金一样可以出借,她不再买入黄金了。那个黄金戒指一直放在家里,到现在已经翻了几番了。

  在蒋华萍看来,房产远比黄金更有投资价值。

  1995年,她又斥资40万元在台州路桥区购买了一套共4层22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当时还不能刷卡,交首付款那天,她一个人拎着20万现金到了售楼处,路上很紧张,怕有人来抢。

  1998年,蒋华萍全家搬到了路桥的这套新房,楼上自住,楼下还是用于出租。

  2002年,她和哥哥蒋清华一起奔赴上海,在上海火车站附近,她看中了一套报价90万元的写字楼,当时价格都谈好了。她想买下来,或者出租,或者等女儿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发展时居住。

  但最后时刻,她放弃了。原因是,那个写字楼物业管理费太高了,一个月1.6万余元。此后,她又在上海看了几套房子,但都没有成交。

  随后,她转战江西。一个台州开发商在江西抚州开发了一个市场,蒋华萍再次买下了一个门面房,和那些温州炒房客不同,门面房还是用于出租。

  在南京生活的蒋清华显然比蒋华萍有更多的投资渠道,1993年,他就开始买卖外汇,香港回归时,他又投资买入了一些回归纪念邮票。这些邮票一直放在手里,已经大幅升值。

  2004年,48岁的蒋清华从南京第三人民医院内退后,被原来的部队医院返聘,月收入五六千元,加上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在南京,他属于有闲阶层。

  在股票被套之前,他在安徽滁州一个度假村购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花了15万多,度假村离南京只有70多公里。不同于蒋华萍的出租,蒋清华是为了自己空闲时有个住处,当然,度假村的房子将来肯定升值,也算是个投资渠道。

  此时,他在南京的住宅也变成了130多平方米,位置在中山陵风景区附近。

  本专题与新浪网合作 记者 王家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show-10-10263-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是他在大同居住的第三个年头,宜居的气候和厚重的文化,让他决定...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协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灵丘举行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物馆、黑龙河村民俗博物馆、北洋小学、水乡小院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更多

2024-06-02 18:04:50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活动预告 ▎“4•23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市民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推进书香大同的建设,打造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新名片,特举办浸润书香 ...更多

2024-04-22 19:05:52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大同的九龙奋月铜火锅曾经为国礼,你造吗?

  九条飞龙栩栩如生在一片金色的云光里盘旋,祥云环绕在周身上下,龙首昂扬抬头望月,龙身摆动连续相随,此情此景,让人不由惊叹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巧夺天...更多

2016-07-04 09:56:00

大同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融合精品项目

非遗手工、汉服租赁、个人艺术、木制马车……走进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富有历史气息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更多

2024-04-11 11:08:39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大同云冈国际机场,正式获批! 更多

2024-03-07 23:24:11

杨俊芳 | 《夜幕将至》:纠结的乡愁与现代文明...

在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包揽“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迷影选择荣誉”“桐叶荣誉”三项殊荣的电影《夜幕将至》已定档于1月12日...更多

2024-01-05 11:58:58

文化大同的美丽图景—《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堪称是现象级的,媒体将其称为“大同文化宝典”;文史学者要进认为,《古都·大同文化...更多

2024-01-05 11:56:16

《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印记。17日上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大同知名文化人士崔银主编的《古都·大同文化 系列丛书》首...更多

2023-12-19 20:37:18

活动预告丨12月2日平城讲坛:《梦里穿行 情铸诗...

讲座主题《梦里穿行 情铸诗心》一个梦境,点燃了诗的灵魂。心的悸动,跳跃成《溪月清吟》,情的驿动,凝固在字里行间。真诚...更多

2023-11-30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