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上马》连载(17)|| 耿……拓跋猗卢造城记

 2018-09-21 09:44:44  来源:  编辑:小青  关注热度:

连 载 【十七】



  1
  从前有一个少年。少年还是少年的时候,住在草原上。
  草原上有一座城,叫盛乐。严格来讲,这盛乐城并不像一座城,它只是很久以前汉人留下来、已经废弃的“土城子”。大多数时候,少年和族人都还是住在土城子附近的帐篷里。
  少年就在这里骑马、猎鹰、牧牛、摔跤,听爷爷讲山洞、森林和湖泊的故事。
  少年很少见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高大、英俊,而且和别人很不一样;有时,会穿和汉人一样的长袍,有时,会讲一些难懂的汉话。父亲也会给他讲一些南方汉人的故事,汉人谜一样的宫殿,天神一样的仪仗和天女一样的歌舞。
  后来,少年的父亲死了,爷爷也死了。再后来,少年就不再是少年,他成天打仗,作战很勇猛,也不再单纯。
  少年成了草原的王者。但他并没有忘记父亲的梦想:造一座像汉人那样的城池。他带领部下移居到东南一带的平城——另一座很久以前汉人建造的城池。

  
  2
  这少年便是拓跋猗卢。
  公元310年,拓跋猗卢已成为声名赫赫的大单于,受封“代公”,一个叫“代国”的国家在他的脑袋里成形。他相助晋朝刘琨几次平定叛乱,并讨取了雁门关以北的地盘。此后,他退刘聪、讨石勒,威震关南。
  永嘉之乱,晋帝被俘,晋朝北方州郡眼看要土崩瓦解。拓跋猗卢趁势扩张自己的势力,一个被后世称为“拓跋代”国家在他手中诞生。
  要立国,似乎还缺点什么。缺什么呢,似乎是,还缺几座像样的城池作为国都。
  要做国君了,总不能像自己的爷爷辈那样,在草原上随便搭个台子就开部落大会吧?


 
  故老相传,呃不,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城市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那么在城市出现之前呢?可以说那就是蒙昧与野蛮。
  拓跋氏从大兴安岭走出,数百年间始终逐水草而居。他们的家,一直是驮在马背上的。即便是从力微以来“居”盛乐的这五十多年来,也随时准备应对突来的灾害和入侵,以“迁徙为业”。
  可是从拓跋猗卢开始,决定洗掉自己“野蛮”的印记。他的父亲沙漠汗是拓跋氏“汉化”的先驱,他的几个辅相,卫操卫雄、姬澹,都是汉人。所有这一切,都促成他要按照汉人的体制来改革、建造自己的国度。
  这一切,就从造城开始。
  3
  公元313年,拓跋猗卢在几位汉臣的谋划下,开始造城。

  盛乐博物馆展品
 
  他先在盛乐旧地修筑了盛乐城,称为北都。呃,也就是“北京”。
  然后,他派人重修汉平城,称为南都。也就是“南京”。这平城大同也够有趣的,从猗卢开始到北魏兴建,它是“南京”。到拓跋宏迁都洛阳,它又成“北京”。辽金时候呢,它又是“西京”。一座城市既做过北京、南京、西京,又做过正经八百的北魏皇都,不知今日大同人作何感想?
  两都修好后,拓跋猗卢还觉得缺点什么。这一日,他登上平城西面的山岭向南观望,发现在平城南一百里的黄瓜堆地势不错,南面又有一条河缓缓流过,便派人在那里修筑了另一座小城,称为新平城。也就是“陪都”啦。
  “拓跋三都”的战略格局就此形成。
  有必要聊聊猗卢定这“三都”的战略思路。
  盛乐是拓跋猗卢的老巢,从他爷爷力微开始,经过几代人经营,这地方已是拓跋氏的西北大后方,北控漠北,西敌羌胡,南拒长安,战略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平城一带,是拓跋猗㐌以来向南用兵的战略据点。从前,猗㐌的单于庭设在参合陂,那地方毕竟偏北。于是从猗卢开始就常驻平城,重心南移。东部原来拓跋禄官的地盘,由平城辐射管理。
  力微时候,太子沙漠汗的领地是雁北最前线的阴馆。自猗卢开始,全数得了雁北之地,于是就近又设一个战略据点新平城,作为南下雁门的屯兵据点。
  新平城管辖南部,平城管辖中部和东部,盛乐管辖西部。(事实上,东部那一块外围有鲜卑段部、幽州王浚、宇文部和慕容部,简直是一团稀泥。将来,它会成为拓跋氏后人的逃难之所。)
  于是,盛乐、平城、新平城,“三都”成掎角之势,牢不可摧。
  如果摊开地图看一看,就能发现这“三都”的形状很像一张弓:盛乐到平城连成一线,是为弓弦;平城到新平城向南直指,是为弓箭——而箭头处,应该是雁门关外的飞地“大邗城”。
  这箭将射向何处,不言而喻。
  4
  拓跋猗卢造的城怎么样?到底多大,是不是坚固实用,有没有豆腐渣工程?我没有亲见,只好说不知道。
  后代有一些戴眼镜的年轻人或不戴眼镜的老者,曾经到史书上谈到的这几个地方看了看,指了一些断壁残垣,说那就是猗卢造城的地方。今天的内蒙古林格尔县土城子乡上土城子村北,有一个东西约1550米,南北约2250米的古城遗址,据说就是盛乐古城。猗卢当年建的是不是这么大,不知道。
  已故殷宪先生考证说,今朔州城南45里的梵王寺村有一座古城,就是猗卢建的新平城。
  至于平城,就在今天的大同。殷宪先生说,大同市区北部方一公里的操场城,就是猗卢所修的“故平城”。

  耿氏修复的明代大同古城
 
  作为拓跋家族第一个造城的人,拓跋猗卢造的城看起来都不大。但他造城的意义却是重大的。从他开始,拓跋氏有了“定都”的概念,生存方式也由单纯的游牧,逐渐转向了游牧与农耕的结合。
  更重要的是,从号称“轩辕苗裔”到定都建国,拓跋猗卢实现了拓跋氏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战略转型。转型发展,南北兼顾,北向凝聚草原各部,南向进军中原,加速汉化,以平城为“家”的基业,在拓跋猗卢手中打造出来。
 
  5
  有了都,便有了国。315年,拓跋猗卢受封“代王”。拓跋氏建立的第一个王国——代国,正式剪彩开张。
  拓跋猗卢亲自坐镇平城,左右辅相卫雄、姬澹,都是文武双全的才俊。属下卫勤、卫崇、卫清、卫沈、段繁、王发、范班、贾庆、贾循、李壹、郭乳等汉人士子也各有任命。这一套由汉人组成的班子,在拓跋猗卢在世时,成为拓跋氏新生代改革派的核心力量。
  猗卢也忘不了从他的“兄弟”——并州刺史刘琨处挖墙脚。他看中了刘琨的从事莫含,便千方百计拉拢。莫含起初并不愿意,但刘琨是个明白人,他说:“现在匈奴刘聪、羯人石勒势力太大,基本上把咱们晋阳城包了饺子。主上(晋怀帝)被擒,国内无人相助。咱们现在能好端端活下来,靠的全是拓跋猗卢的支持。再说,我儿子刘遵还在猗卢那儿做人质呢,你去做猗卢的心腹,和在我身边是一样的。”
  于是,汉人莫含也成为拓跋猗卢的重要谋臣。
  拓跋猗卢又派长子拓跋六脩镇守新平城,派侄子拓跋普根镇守境外大邗城,从平城到雁门,几乎云集了拓跋氏的中坚力量。
  驻守盛乐一带的,是力微以来的拓跋旧部、家族长老。这一部分族人依托常年联姻的西部匈奴力量,替拓跋猗卢守着老家。
  此时猗卢正威风不可一世,盛乐旧部还算听话。但等到拓跋猗卢死后,这一块儿将成为新旧之争的源头。这就又是后话了。

 
出处:拓跋氏

返回新大同,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sxdt.com.cn/content-42-17139-1.html

哆哒一下您儿此刻滴心情:

栏目推荐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过《狮子王》!

刚刚,《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前10!破120.51亿超...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 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更多

2025-02-17 16:55:26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55%

大同:3天累计32762人 同比增长12 55%!春节假期 云冈石窟景区非遗游持续火出圈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再次成为各旅游预订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携程平台发布...更多

2025-02-17 16:34:23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石窟|第1、2窟暂停开放公告

云冈研究院拟开展第1、2窟洞窟考古调查工作。为保证游客与文物安全,经研究决定,于2月11日起对第1、2窟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待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更多

2025-02-17 16:33:34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大同老字号,新增6家!

经企业申报、商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第二批“大同老字号”认定出炉,我市6家企业的字号(商标)榜上有名。更多

2025-02-17 16:31:21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深圳...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更多

2024-12-21 08:41:10

重启!云冈石窟第6窟和第12窟重新对外开放!

从云冈研究院传来消息,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在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后,于12月16日重新对外开放。更多

2024-12-21 08:31:42

购在大同!让游客把大同美好记忆带回家

漫步大同古城,古老的街巷展现出现代生活与历史文韵碰撞出的新火花,让游客欣然感受老街的潮流新玩法。陈醋店的招牌产品是老...更多

2024-12-05 10:54:49

活动预告 | 致敬一座城——回望百年 光影留存...

此次阅读分享活动,刘晋川老师将根据时间脉络,以大同城墙老照片为切入点,讲述近百年来大同城墙的沧桑巨变,通过其拍摄的影...更多

2024-12-05 10:48:23

从大同古城到中国院子:一座城的“活化之路”

  (该图片来源:网络)    芒种时节,年逾七旬的上海人老陈和三五好友在其四合院中央以茶会友,体味古人的闲情雅致。这...更多

2024-06-25 11:16:21

“古都文化行 书香润万家”赠书活动暨大同市作...

5月30日,大同市作家协会、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灵丘县文联、灵丘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会员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灵丘博...更多

2024-06-02 18:04:50